-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潮汕端午习俗
篇一:潮汕风俗
汕头过端午节可引用一首诗来概括“家家插艾望消灾,欲食粽球兴满怀。更喜龙舟竞渡处,锣频鼓急桨花开。”印象中端午节有不少习俗,如忌拜祖先、赛龙舟、吃粽子、吃栀粽、插艾浴(喝)药汤,吃真珠花菜煮猪血汤,据说有除去腹中毒质的功能。小孩子吃使君子炒蛋,消疳去积驱蛔虫。老人服用谷精子瘦猪肉汤,有明目的作用,洗龙须水,喝龙须水。
记得以前在单位时每年都要参加赛龙舟活动。有一年遇到大暴雨被视为吉祥的象征,因为传说五月初五是龙王的生日,这一天龙抬头喷出的水能治病。要洗龙须水,喝龙须水,并带来好运气。
记忆中的粽子是甜咸双拼料馅,一个下肚,不仅填饱肚子,还解了馋,齿颊留香。汕头粽子称为粽球,特别之处在于选料考究。制作方法特别。粽子采用颗粒饱满且大小均匀的糯米。先淘洗干净,用清水浸泡6小时,捞起放置于竹筛晾干,次日下锅用猪油炒后,加入上等鱼露,再炒至米粒晶莹透亮,油香润滑,用盆盛装待用。甜料馅部分为绿豆沙馅(或乌豆沙馅)、莲蓉沙馅和水晶馅,有冬瓜糖和糖腌的白猪肉,外面用猪网g%包裹;咸料馅部分为咸鸭蛋黄、香菇、虾米、腊肠、方鱼末、莲子、栗子和经腌制的南乳鬃头肉。然后用竹叶、咸草包裹扎成六角球形,放进锅内煮熟。煮粽子的汤料中放有十几中药材,且绝无任何添加剂,有食疗之效。粽球平均四、五两一个。食时解开竹叶盛盘,有棱有角,晶莹润滑、甘甜香咸。
粽球在忌拜祖先后要放入已大锅里煮,锅里的水要满,预示来日财运亨通。
汕头端午节还有吃栀粽的习俗。栀粽(栀|浚┦浅鄙翘赜械模怯描僮(俗称黄枝或枝子)捣碎后浸泡取汁去渣,将黄色液体渗入蒲姜碱液,再渗入糯米粉浆中,搅匀后倒入铺奠裸布的竹粽黄色,能助消化,增食欲,祛疫病。吃的时候用纱线牵拉切成一小片一小片,盛放于白瓷盘上,用白砂糖蘸粘着栀|砍裕鹑笏冢购斫饪剩渖⑾恪⑽毒慵眩钍苌峭啡说南舶
潮汕“端午节”的另一主要习俗是插艾花浴(吃)药汤。这一天,各家各户门上要插艾(或有些地方是炙艾),“艾虎形以辟邪秽”,驱瘟辟邪。另外,这一天称作“圣日”,吃药最有效。潮人早餐有吃“五果汤”的习俗。“五果汤”即莲子、玉米、白果、黄豆、怀山等煮成。异族家的婆婆端午节这一天一定要用艾水洗澡,去风湿等。
“清明食叶,端午食药”是一句流传广泛的潮汕饮食俗语。汕头当地的民俗是,清明时
节要吃食朴子树叶,端午节则要吃食驱虫良药“圣甘枳(使君子)”。普遍认为五月是个毒月,五日是恶日,相传这天邪佞当道,五毒并出。端午节是驱毒“圣日”,吃了药能立即见效,且效果显著,非这一天吃效果不大。记得小时候在端午节这天家长会用“圣甘枳(使君子)”炒鸡蛋给小孩吃,轻松驱蛔虫。
汕头还有一句俗谚叫:“未食五月粽,破裘唔甘放”。破裘就是棉衣,这一天是五月初五,刚过了春寒,大地始暖,过了这天之后,进入盛夏,气温自然高了,也热了。以前这一天开始大人才让小孩穿短袖和裙子,家里的毛衣,毛衣,棉被才可收拾归档。
篇二:潮汕民俗
潮汕民俗文化
作为潮汕人中的一员,我最熟悉的民俗文化就是潮汕民俗文化了。潮汕文化历史悠久、起源与潮汕先民、成型于秦汉、发展于唐宋,昌盛于明清、创新与现代,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分支,有中外文化兼容的特点。潮汕文化内容丰富,风格独特,古今中外生活在潮汕大地的子民,都深受它的陶冶。每个潮人身上,不管是思想、语言、或者行动,无不表现着潮汕文化的特点及其影响。
潮汕地区位于我国东南沿海广东与福建的交界处。考古材料证实,潮汕地区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属于国家历史文化古城。潮汕文化作为广东三大民俗文化之一。潮汕地区的方言以潮汕话为主,亦被称为“福佬话潮汕地区自古以来家庭观念都非常重,有“父母在,不远行”的说法。守土安身,男人为一家之主,女人一般在家做家务,不用出去工作。因此,潮汕地区“重男轻女”现象至今都比较重,每个家庭都希望“添男丁”。但是,随着时代的变化,人们的观念也有所改变,现在男女在家中的地位也基本平等。
最重要的节日是新年了,新春佳节大街小巷有舞龙、舞狮、“营老爷”、”营锣鼓”、“送神”等活动。“营老爷”、“营锣鼓”、“送神”这些活动属于祭祖的仪式,每一年的这些活动都由附近的不同村人轮流举办,并且新年的连续几天都会在固定的场地举办“拜老爷”仪式,在此期间会搭有戏棚,有小品、公仔戏、潮剧等戏剧和舞龙、舞狮供大家观赏。小孩们还会买烟花炮竹在戏棚附近玩耍。大年初一一般在家里,不串门。年初二一家人要回母亲的娘家拜年或去其他亲戚朋友家串门。新年见面要说吉利话,小孩向长辈拜年后,长辈会给小孩红包,称“压岁钱”,意在祝小孩新年快高长大、学习进步等。拜年时要带上一对橘子和一些糖果,和亲戚朋友见面要互相“赠橘”,表示大吉大利的意思。新年家里的橱柜上、桌面上、神位等地方明显的地方都要摆上两对橘子。
元宵节,在潮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