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唐·王勃
聊城市 2020-2021 年度高一上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II)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 选择题 (共 1 题;共 6 分)
1. (6 分) 两个同学要去参加运动会,他们都邀请好友为其助阵。请分别拟出两个同学的邀请语。要求:话
语得体,符合规定的语言表达方式。
(1) 一位同学幽默地说:________
(2) 一位同学含蓄地说:________
二、 现代文阅读 (共 3 题;共 27 分)
2. (6 分) (2019 高一上·南宁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般印象中,魏晋名士是一群仪容秀美、谈吐风雅的士人。但这种令人企羡的风度是否代表这一群体的全部,
是一个可以认真思考的问题。下面仅以邓艾、钟会伐蜀之役中发生的 “二士争功”悲剧为例,来谈谈名士的另一面。
伐蜀之役由司马昭的亲信钟会为主帅,邓艾受命率领偏师。钟会统帅主力十余万,从骆谷、斜谷的大路进取汉
中;邓艾与诸葛绪各统诸军三万余人从陇西进攻,进行战略牵制。尽管最初魏军取得了一系列胜利,但蜀国大将姜
维依仗剑阁天险,与钟会率领的魏军主力相持依然保持战略上的主动权。此时,邓艾决定放弃原来与钟会汇合的计
划,改走阴平小径,从而绕开剑阁天险,直取成都,进而一举灭亡蜀汉。
钟会与邓艾二人背景迥异,钟会是名臣钟繇之子,出身于汉末最有声望的士人家族,与司马昭关系密切。《世
说新语》中记载,司马昭、陈泰、陈骞、钟会相约出行,钟会迟到,司马昭戏谑时故意提及钟会父亲钟繇的名讳。
时人重孝行,与人接谈中触犯对方家讳是严重的冒犯,但反过来,如果关系非常密切的朋友,也会用对方的家讳来
开玩笑。素有捷才的钟会不甘示弱,用“矫然懿实,何必同群”予以反击。这八个字中巧妙地点到了车上三人的家
讳,司马昭的父亲司马懿,陈泰的父亲陈群,陈骞的父亲陈矫。这种妙对是魏晋风度的重要体现,同时也是士人文
化认同的重要标识。
邓艾出身低微,是襄城典农属下的部民,靠积累军功而致高位。更糟糕的是,本人口吃,与讲究捷悟的文化风
气格格不入。或因如此,在争功一事上,邓艾最后可谓冤屈而死,跟随他灭蜀的部下也未能获得应有的封赏。
由此可见,魏晋风度虽然是一种精致高雅的文化,但也要注意这种文化背后的阶层性和封闭性。实际上,官僚
阶层经过魏晋两代的生长发育,已经形成了一个通过婚姻、交游、同僚、征辟等方式凝结起来的政治利益共同体。
加之魏晋之际玄学清谈的兴起,这些官僚家族又在文化上逐步形成了共同的趣味和认同。东晋南朝的士族虽然并非
第 1 页 共 14 页
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洪应明》
完全承自魏晋官僚阶层,但至少有两个重要的特征源自西晋:一个是具有累世仕宦倾向的政治群体,一个是以玄学
清谈为共同文化特征的官僚阶层。
(节选自仇鹿鸣《魏晋风度倡导了怎样的社会风尚》)
(1) 下列有关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一般来说,具有秀美的仪容和高雅的谈吐两个基本条件才能成为魏晋名士。
B . 邓艾灵活指挥,改变计划直取成都,在伐蜀之一的胜利中起了决定性作用。
C . 司马昭戏谑不避钟会家讳,证明二人关系密切,也表现出他们的名士风度。
D . 魏晋时代的社会阶层逐步固化,使出身卑微的的个人不大可能获得身份突破。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文章首段提出问题,统领全文,引导人们对魏晋名士和魏晋风度做深度思考。
B . 文中简述伐蜀之役,强调钟会、邓艾的功劳,为论述二人的最后结局做准备。
C . 主体部分使用举例论证、对比论证,证明语言表达对魏晋名士的重要作用。
D . 末段得出结论,指出魏晋风度不过是世袭官僚阶层的趣味趋同,具有排他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果魏晋名士全都是一群气质风雅的士人,就不会发生“二士争功”的悲剧
B . 时人虽重孝行,但即使拿家讳开玩笑,如果能表现出个人捷才,也能被欣赏。
C . 东晋、南朝士族可能会更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