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化学详细答案
-_...
-
_....-_
_~-“.一·
-
----
———————————————————————————————— 作者:
———————————————————————————————— 日期:
2
《大气环境化学》第二章重点习题及参考答案
大气的主要层次是如何划分的?每个层次具有哪些特点?
主要层次划分:根据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情况将大气分为四层。
各层次特点:
①对流层:0~18km;气温随高度升高而降低;有强烈的空气垂直对流;空气密度大(占大气总质量的 3/4 和几乎全部的水汽和固体杂质);天气现象复杂多变。
②平流层:18~50km;平流层下部30~35km 以下气温变化不大(同温层),30~ 35km 以上随高度升高温度增大(逆温层);有一 20km 厚的臭氧层,可吸收太阳的紫外辐射,并且臭氧分解是放热过程,可导致平流层的温度升高;空气稀薄,水气、尘埃的含量极少、透明度好,很少出现天气现象,飞机在平流层低部飞行既平稳又安全;空气的垂直对流运动很小,只随地球自转产生平流运动,污染物进入平流层可遍布全球。
③中间层: 50~80km;空气较稀薄;臭氧层消失;温度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迅速降低;大气的垂直对流强烈。
④热层:80~500km;在太阳紫外线照射下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人类可利用它进行远距离无线电通讯;大气温度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空气更加稀薄,大气质量仅占大气总质量的 0.5%。
热层以上的大气层称为逃逸层。这层空气在太阳紫外线和宇宙射线的作用与大气温度不同,大气的压力总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减小。
逆温现象对大气中污染物的迁移有什么影响?
一般情况下,大气温度随着高度增加而下降,每上升 100m,温度降低 0.6℃ 左右。即是说在数千米以下,总是低层大气温度高、密度小,高层大气温度低、密度大,显得“头重脚轻”。这种大气层结容易发生上下翻滚即“对流运动”,可将近地面层的污染物向高空乃至远方疏散,从而使城市上空污染程度减轻。因而在通常情况下,城市上空为轻度污染,对人体健康影响不大。可是在某些天气条
3
件下,一地上空的大气结构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反常现象,从而导致大气层结“脚重头轻”,气象学家称之为“逆温”。发生逆温现象的大气层称为“逆温层”。它像一层厚厚的被子罩在我们城乡上空,上下层空气减少了流动, 近地面层大气污染物“无路可走”,只好原地不动,越积越多,空气污染势必加重。
大气中有哪些重要污染物?说明其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
环境中的大气污染物种类很多,若按物理状态可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粒物两大类;若按形成过程则可分为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按照化学组成还可以分为含硫化合物、含氮化合物、含碳化合物和含卤素化合物。主要按照化学组成讨论大气中的气态污染物主要来源和消除途径如下:
含硫化合物
大气中的含硫化合物主要包括:氧硫化碳(COS)、二硫化碳(CS2)、二甲
22基硫(CH3)S、硫化氢(H
2
2
S)、二氧化硫(SO
)、三氧化硫(SO
)、硫酸(H SO )、
22 42324亚硫酸盐(MSO3)和硫酸盐(MSO4)等。大气中的SO2(就大城市及其周围地区来说)主要来源于含硫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 SO2 约有 50%会转化形成H SO 或 SO42-,另外 50%可以通过干、湿沉降从大气中消除。H S 主要来自动植物机体的腐烂,即主要由植物机体中的硫酸盐经微生物的厌氧活动还原产生。大气中
2
2 4
2
3
2
4
2 2 2H S 主要的去除反应为:HO + H S → H O + SH
2 2 2
含氮化合物
2大气中存在的含量比较高的氮的氧化物主要包括氧化亚氮( N O)、一氧化
2
22氮(NO)和二氧化氮(NO )。主要讨论一氧化氮(NO)和二氧化氮(NO ),
2
2
xx 2用通式 NO 表示。NO 和 NO 是大气中主要的含氮污染物,它们的人为来源主要是燃料的燃烧。大气中的 NO 最终将转化为硝酸和硝酸盐微粒经湿沉降和干沉降从大气中去除。其中湿沉降是最主要的消除方式。
x
x 2
含碳化合物
大气中含碳化合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以及有机的碳氢化合物(HC)和含氧烃类,如醛、酮、酸等。
CO 的天然来源主要包括甲烷的转化、海水中 CO 的挥发、植物的排放以及森林火灾和农业废弃物焚烧,其中以甲烷的转化最为重要。CO 的人为来源主要是在燃料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大气中的 CO 可由以下两种途径去除:土壤吸收
4
(土壤中生活的细菌能将 CO 代谢为 CO2 和 CH4);与 HO 自由基反应被氧化为 CO2 。
CO2 的人为来源主要是来自于矿物燃料的燃烧过程。天然来源主要包括海洋脱气、甲烷转化、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数码相机-SONY索尼-HDR-SR1E说明书.pdf
- 数学的发展历程.pptx
- 医药销售年终总结PPT.pptx
- 多维阅读第5级SmokeJumpersHelp消防队在行动方芳-完整版PPT课件.pptx
- 日本大学2015留学.ppt
- 高标准农田假设检验批表格.doc VIP
- 2024年湖北省烟草专卖局(公司)招聘笔试真题.docx VIP
- 课题申报书:家校共育背景下儿童社会情感能力的异质性发展机制及促进研究.docx VIP
- 2025年八省联考陕西高考生物试卷真题答案详解(精校打印).pdf VIP
- Unit 1 Meeting New Friends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闽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