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酷暑的古诗.docxVIP

形容酷暑的古诗.docx

此“教育”领域文档为创作者个人分享资料,不作为权威性指导和指引,仅供参考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形容酷暑的古诗 第1首 唐朝王毂的《苦热行》 祝融南来鞭火龙,火旗焰焰烧天红。 日轮当午凝不去,万国如在洪炉中。 五岳翠乾云彩灭,阳侯海底愁波竭。 何当一夕金风发,为我扫却天下热。 这首诗读起来就觉得热!火神祝融赶着火龙,将天地烧得一片通红,世间万物都像在蒸笼、火炉里烤着一样,似乎大海都要被烤干了。在这样炎热的环境中人们如何生活?可见古人度夏天之苦。 第2首 宋朝梅尧臣的《和蔡仲谋苦热》 大热曝万物,万物不可逃。 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 飞鸟厌其羽,走兽厌其毛。 人亦畏絺綌,况乃服冠袍。 广厦虽云托,呼风不动毫。 未知林泉间,何以异我曹。 蝇蚊更昼夜,肤体困爬搔。 四序苟迭代,会有秋气高。 这首诗也写出了夏天的恐怖。夏天太热了,太阳暴晒着世间万物,天地间就像一个大火炉,人和万物都在火炉之中,无处可逃。“燥者欲出火,液者欲流膏”,热得像要着火,热得流油,如此夏天,人们能有什么办法呢?只能苦苦被动等待秋天来临而已。 第3首 宋朝戴复古的《大热五首》其一 天地一大窑,阳炭烹六月。 万物此陶鎔,人何怨炎热。 君看百谷秋,亦自暑中结。 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 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 这首诗运用形象的比喻,将天地比喻成一座炽热的大窑,太阳烤的大地就跟大窑里的炭火在猛烈燃烧一般,真是热得恐怖!人们在这样炎热的夏天还要耕种,导致“田水沸如汤,背汗湿如泼”,真是辛苦异常。 戴复古《大热五首》全都是写炎炎夏日的,不过并非全是对夏日的恐惧,也有“心静自然凉”之意,比如下面这首《大热五首》其五: 天嗔吾面白,晒作铁色深。 天能黑我面,岂能黑我心。 我心有冰雪,不受暑气侵。 推去北窗枕,思鼓南风琴。 千古叫虞舜,遗我以好音。 太阳能把皮肤晒黑,岂能把“心”晒黑?只要心里有“冰雪”,自然不受暑气侵害,这种坦然处之的态度很值得我们学习。 第4首 唐朝柳宗元的《夏夜苦热登西楼》 苦热中夜起,登楼独褰衣。 山泽凝暑气,星汉湛光辉。 火晶燥露滋,野静停风威。 探汤汲阴井,炀灶开重扉。 凭阑久彷徨,流汗不可挥。 莫辩亭毒意,仰诉璿与玑。 谅非姑射子,静胜安能希。 夏天不仅白天热,晚上也热得要命,这首诗写的就是“夏夜苦热”。骄阳早已晒干滋润万物的露水,即使晚上也没有凉风送爽,热浪滚滚,人如同生活在火炉中,即使什么也不干都大汗淋漓,汗水四流,热得真是可以。 这是很能反映古代老百姓夏夜之苦的诗,什么都不干都觉得热,如果还要劳作呢? 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生活不易,即使炎炎夏日也要劳动,并且是些很重的体力活,更为生活增添无限凄苦。不信读读下面这两首诗吧。 第5首 唐朝白居易的《观刈麦》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这是反映老百姓疾苦的一首诗,炎热的夏天老百姓还要继续下地干活,忍受酷暑,“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如此劳作,生活真是不易。 但令老百姓生活更苦的不是“天”,而是“人”,“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累死累活的却家无余粮,难以度日,古人生活之苦令人泪目。

文档评论(0)

文案定制。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