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
中考物理知识点汇总
篇一:2015 年中考物理必背知识点总结复习提纲
中考物理必背99 条知识点
1、乐音三要素及决定因素:①音调是指②响度是指声音的大
小,振幅越大,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③音色指,。 2、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40m/s
3、光的直线传播的现象:。
4、入射角。【总结为“三线共面、法线居中、两角相
等”。】
④像与物的对应点的连线到镜面的距离垂直
6、光的折射规律:①在折射现象中,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
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内;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或其他介质
中时,折射光线向法线方向偏折(折射角<入射角); ③光
从水或其他介质中斜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界面方向偏折
(折射角>入射角)。 7、光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为:88、
9、凸透镜对光有作用,凹透镜对光有 10、近视眼矫正应佩带
凹透镜,远视眼矫正应佩带凸透镜 11、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应
用: 12、熔化: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叫做熔化;凝
固:物质从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叫做凝固。 13、熔化吸热,
凝固放热
14、晶体熔化特点: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非晶体熔化特
点:吸热,先变软变稀,最后变为液态 非晶体熔点: 温度不
断上升。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尽力,老大徒伤悲。——汉乐府《长歌行》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15、熔化的条件:? 达到熔点。? 继续吸热。 16、汽化:物
质叫汽化。 ②汽化的两种方式:沸腾和蒸发
③沸腾是在一定温度下在液体内部和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
化现象。 ④沸腾的条件:。沸腾的特点: ⑤蒸发是在任何温
度下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汽化现象。
⑥蒸发快慢决定因素: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液体的表面
积越大蒸发越快;液体表面上的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
1718、液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叫液化 1 液化的两种
方法:。
2 常见的液化:雾和露的形成;冰棒周围的“白气”;冷饮瓶
外的水滴。
3 升华:物质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叫升华。物质在升华
过程中要吸收大量的热,有制冷作用。常见的升华现象:19、
凝华:叫凝华。物质在凝华过程中要。常见的凝华现象:。
20、物体内能的改变方法:做功和热传递。
21、分子动理论的内容是:①一切物体的分子都永不停息地做
无规则运动。②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 22、比
执容: 单位:焦每千克摄氏度 (J/(㎏·℃)符号:C 热量的
计算公式:Q 吸=Cm(t-t0) 23、热值:单位:焦每千克(J/
㎏) 计算公式: Q 放=mq
24、热机知识:①汽油机工作的四个冲程:
汽油机的一个工作循环中曲轴转动两周对外做功一次在压缩冲
程和做功冲程中发生了能量转化,压缩冲程中机械能转化为内
能,在做功冲程中燃料燃烧的化学能转化为内能,内能又转化
为机械能。
良辰美景奈何天,便赏心乐事谁家院。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汤显祖》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林则徐
25 分子由原子组成,原子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组成(和
太阳系相似),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26、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
性,它的大小不随形状、状态、位置、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27、天平:物体放于左盘,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
28、天平的使用:(1)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2)把游码放
到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调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