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新课标核心素养复习课件 类型1】- 大单元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pptx

第三单元 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新课标核心素养复习课件 类型1】- 大单元教学课件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pptx

  1. 1、本文档共5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课标核心素养部编版 历史(七下)中物理新课标大单元复习新课标新理念第3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创新设计核心素养第3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本阶段时间界限约为14世纪到18世纪末,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 明朝的统治与灭亡、明朝的对外关系和科技、建筑与文学、清朝对边疆的管理和君主专制的强化、清朝前期社会经济与文学艺术的发展。明朝的统治与灭亡:知道明朝的建立的基本史实,掌握明朝统治者强化皇权的措施;明朝中后期,明朝政治腐败,农民纷纷起义,1644年,李自成率军攻进北京城,明朝灭亡。明朝的对外关系和科技、建筑与文学: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等在对外关系史上创造了辉煌的业绩;随着经济的发展,在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等方面也取得了突出的成就。清朝对边疆的管理和君主专制的强化:清朝建立后,加强了对台湾、西藏以及西北边疆地区的管辖;设立军机处加强皇权,通过文字狱加强思想控制,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清朝前期社会经济与文学艺术的发展:清朝前期,农业、手工业和商业有着长足的进步,文学艺术取得很大成就。专题概述知识建构第3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明 朝清 朝政治废丞相、设特务机构军机处经济商帮高产农作物手工工场《本草纲目》《天工开物》《农政全书》文化科技《红楼梦》京剧八股取士文字狱对外关系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葡萄牙攫取澳门居住权郑成功收复台湾闭关锁国边疆管辖新疆伊犁将军台湾台湾府西藏驻藏大臣明长城时空观念第3单元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总特征: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进一步巩固和封建制度的渐趋衰落政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空前加强,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农耕文明开始衰落;出现资本主义萌芽,自然经济仍占据统治地位;重农抑商,闭关锁国等政策下逐渐落后于工业化潮流;思想文化:文化专制政策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戏曲、小说市民文化进一步发展;民族:加强对边疆管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定型。对外关系:由开放走向闭关,中国开始反抗殖民侵略的斗争; 科技: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缺乏技术创新。知识清单考点1:明朝的建立、强化皇权和八股取士【2022版课标】通过了解明朝加强皇权的举措,初步认识君主专制带来的社会弊端。明朝建立建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应天府(江苏南京)。朱元璋就是明太祖。统一明军攻占元大都,结束了元朝的统治。强化皇权地方取消行中书省,设立“三司 ”(承宣布政使司掌民政、财政;按察使司掌司法;都指挥使司掌军务),互不统属,使行省的权力分散;分封诸子为王,驻守各地,监控地方,巩固皇室中央废除丞相制度和中书省,提升六部职权,并使六部直接向皇帝负责;为分散兵权,把大都督府分为五军都督府,将军队调动和武官任命的权力统归兵部,皇帝直接掌握军事大权厂卫为监视官民,朱元璋设立锦衣卫,明成祖成立东厂,合称“厂卫”影响使皇权高度集中,君主专制大为加强八股取士内容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考生对题目的解释,必须是以朱熹的《四书集注》为标准,不得自己随意发挥形式严格规定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答卷称为“八股文”危害内容空疏,形式呆板;脱离实际,禁锢思想;被录取后成为皇帝旨意的顺从者;阻碍文化发展。核心素养----历史解释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趋势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削弱,中央权力不断集中中央集权制度的积极作用巩固了国家统一,促进文化、经济的交流和发展,促进了民族融合历史解释隋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演变理论基础—法家韩非: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建立—秦朝: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顶峰—清朝:雍正设立军机处灭亡—辛亥革命秦明元核心素养-历史解释材料1?宋代重文轻武,也很重视科举考试,在形式和内容上都进行了重大的改革。宋代的科举放宽了录取的范围,名额也成倍增长,唐代录取进士,每次不过二三十人,宋代每次录取多达二三百人,甚至五六百人。宋太祖为了选拔真正踏实于封建统治而又有才干的人担任官职为之服务,实行殿试。——摘编自《宋朝科举制度》材料2?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选自《明史》卷七十《选举二》(1)据材料1,指出宋代科举制迅速发展的原因。(2分)(2)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简述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明代这种科举考试产生的影响是什么?(4分)(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科举制演变的实质。(2分)(1)重文轻武政策;重视科举考试;(2)考试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答卷文体格式必须为“八股文”。加强对士人思想的控制,严重阻碍了中国的思想文化和科学技术的发展;(3)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统治。评价反馈1.明朝时期,严格规定考试的题目必须来自“四书”“五经”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教师资格证持证人

如有问题,请于后台留言联系上传者解决(加微信wkl436858),如文档无法编辑,课件中音视频无法播放等。如遇课件中视频无法播放,请留言或私信,一定予以解决。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43101132000005
领域认证该用户于2024年07月27日上传了教师资格证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