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顾命》执戈上刃含义研究.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尚书·顾命》“执戈上刃”含义研究 ? ? 万佳俊 (吉林大学 古籍研究所,吉林 长春 130012) 《尚书·顾命》记载了周成王临终遗嘱及康王受顾命之戒后即位典礼过程中的礼节。其中一段内容如下: 二人雀弁,执惠,立于毕门之内。四人綦弁,执戈上刃,夹两阶戺。一人冕执刘,立于东堂。一人冕,执钺,立于西堂。一人冕,执戣,立于东垂。一人冕,执瞿,立于西垂。一人冕,执锐,立于侧阶。[1]128 长期以来,学界对上文中“执戈上刃”的含义未有定论。根据对“上刃”含义的理解,诸家意见大致可分为以下两大类。 一、“上刃”为戈的一种形制 沈融认为,《尚书》中与“执戈上刃”并列的兵器,都没有专门说明刃的指向,戈不该例外。此处“上刃”应表示戈的一种形制,这种形制的戈是钩戟。[2]20钩戟形制如图1-1、图1-2。① 图1-1 濬县辛村 M42:108 图1-2 濬县辛村M42:102 井中伟认为,沈融的观点“以偏概全”,“戈上刃”应指浑铸戟[3]78-80。浑铸戟如图2-1至图2-9。 图2-1 濬县辛村 M2:81 图2-2 濬县辛村M42:102 图2-3 宁县焦村西沟M1:5 图2-4 宝鸡竹园沟M8:14 图2-5 宝鸡峪泉M6:9 图2-6 扶风北吕81M144:2 图2-7 昌平白浮M2:33 图2-8 濬县辛村 M2:42 图2-9 胶县西菴车马坑 沈、井二人认为“戈上刃”是上端有刃的戈的专称,“上刃”是指戈的特殊形制。但西周初期以前的文献并未记载戟有“戈上刃”的称呼,且沈、井二人观点的关键证据是: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IM52[4]203、M1029[5]414和M1193[6]28墓地出土了自名为“匽侯舞戈”的戟,证明戟在当时可被称为戈。结合戟在西周墓地的出土数量、使用对象、质地形制和组合规律不同于一般实用类兵器的情况,二人推断:“戟”属于非实用的仪仗类器物,它和《顾命》中“戈”的功用相同。[7]155-190笔者以为不然。北京房山琉璃河西周燕国墓地出现了自名为“戈”的戟,只能说明在西周初期戟被称为“戈”,不能说明“戈上刃”就是当时的戟,因为自名并非“匽侯舞戈上刃”。西周时期戟表现出的仪仗类器物特点,也不能说明其和“戈上刃”有直接关系。所以,不应将“上刃”理解为戈的一种特殊形制。 二、刃为“刀之坚也” 多数学者认为,“刃”应为“刃之坚也”,但对“刃”的方向理解不同。学者们的观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类。 1.刃向外 从考古资料看,所有出土的戈的援部上下和前锋均有刃,刃向外一说实属牵强。井中伟对这一观点已有总结: ……南宋蔡沈《书集传》云:“上刃,刃外向也。”屈万里、江灏、钱宗武等先生从之,刘起釪先生对“刃外向”做了进一步阐释,“那就是(戈)援的上面一侧也磨削成刃,刃才外向”。……考古资料表明,戈这种兵器无论玉、石质还是铜质的,其援部上下与前锋皆开刃。……既然所有的戈援均有上刃,所以刘起釪先生将“上刃”理解为“援的上面一侧也磨削成刃”就未免牵强了。[8]225 2.刃向前 清代刘逢禄认为:“上刃,刃向前也。”周秉均从之。[9]280“刃向前”是戈在发挥兵器实用性时的状态,不具有普遍性。于省吾认为此说“语意含浑”,他说戈在被横执和纵执时,刃的朝向不一致: 按戈之内纳于木柄,周制,柄长六尺六寸。《考工记·庐人》分为勾兵、刺兵两种,戈为勾兵,以之横击。盖用时每横其柄,则援与胡之刃在前;执时纵其柄,在援与胡之刃在上,故云上刃也。[10]124 3.刃向上 陈梦家认为,“执戈上刃”和祖父兄三戈(图3-1至图3-3)铭文顺读时刃向上的情况相合,由此判断祖父兄三戈不是实用器,而是陈设仪仗。[11]499从图3-1至图3-3可看出,祖父兄三戈铭文顺读时,戈援下端的锋刃在上,陈梦家理解的“刃”是戈援下端的锋刃。 图3-1 祖戈 图3-2 父戈 图3-3 兄戈 对于陈梦家的观点,李学勤补充说:“有些仪礼中用的玉锋刃器,如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藏可能属龙山文化的琢纹玉刀,察其纹饰方向,刃也是朝上的。礼仪用锋刃器‘上刃’以示不付实,可能有久远的渊源。”[12]173 冯胜君说:“仪仗时用戈仅为陈列,而非实用,此时将戈的刃部向上(上刃),正是突出这种戈的非实用特点。”[13]269分析可知,他们理解的“刃”是戈援下端的锋刃。 笔者赞同三位学者的观点。戈在实战中发挥主要作用的部位是戈援下端的刃和援尖端的锋,所以被称作“勾兵”或“啄兵”。分析可知,上述三位学者理解的“刃”指戈援下端的锋刃。 周纬指出: 戈为勾兵或啄兵,即用以钩挽敌人并啄刺敌人之装柄长兵。钩敌人之颈而致其死,或钩近而以短兵砍毙之,故谓之勾兵。从上啄下入人头,或从旁横啄入刃腰,故谓之啄兵。勾与啄为戈之基本效用而并无直刺之能力,是以戈非刺兵。[14]38-39 将戈援下端的锋刃向上,说明此时的戈

文档评论(0)

科技之佳文库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科技赋能未来,创新改变生活!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1073104000017
认证主体重庆有云时代科技有限公司
IP属地上海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50010832176858X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