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二章海底地貌
1、 分别简述大洋地貌、大陆边缘地貌的地貌单元
大洋地貌:大洋中脊,中央裂谷,断裂带
大陆边缘地貌:深海平原,深海丘陵,海山与平顶海山,岛链,环礁
2、 稳定性大陆边缘和活动性大陆边缘区别
稳定大陆边缘(大西洋型):
洋壳与陆壳间未发生俯冲,大陆与海洋之间仅存在陆棚-陆坡-陆隆的简单组合,是被
动的大陆边缘,无火山岛弧、地震。
活动大陆边缘(太平洋型):
洋壳俯冲于陆壳之下,大陆与海洋之间存在互相匹配的火山岛弧带海沟俯冲带,是 主动大陆边缘,有火山岛弧、地震。
第三章海底构造
1、 试述魏格纳大陆漂移学说的证据和要点,并对该学说加以评价。
证据:
1大陆边缘的形态
2造山带与地层学
3古冰川及古气候的证据
4古生物的证据
5地磁学证据
要点:
1、 石炭纪以前,全球只有一个大陆一个大洋,前者称为泛大陆,后者称为范大洋
2、 大陆由较轻的刚性的硅铝层组成,它漂浮在较重的粘性的硅镁层之上
3、 从中生代开始,在潮汐力和离心力的作用下,大陆逐渐破裂、分离,造成现在 的海陆分布
4、 大西洋、E印度洋是在大陆分裂漂移的过程中形成的,太平洋是泛大洋的残余
5、 大陆在向赤道和向西漂移的过程中,前缘受到挤压褶皱形成山脉,后缘由于硅 镁层的粘结、拖曳而脱落形成岛弧、岛屿
评价:大陆漂移学说存在诸多缺陷和疑点,主要是动力问题没能得到很好的解决,
在当时未能被大部分人接受,但仍是一个很有独特见解与深度的学说
2、 试述海底扩张说的证据和要点。
证据:
1、 海底磁异常条带研究
2、 深海钻探验证
3、 转换断层的发现
4、 联合古陆的重建、拟合和越来越多的大陆漂移的证据
5、 在大洋中存在有一贯穿全球的大洋中脊体系
6、 太平洋边缘的沟一弧体系及其强烈的地震和火山活动
7、 大洋中脊轴部强烈的火山活动和自中脊向两侧沉积物依次变厚的事实
8、 年轻的大洋地壳,且自大洋中脊向两侧年龄逐渐增大
要点:
1、 大洋中脊是洋壳生长的地方,称增生带
2、 当洋壳到达海沟时俯冲下沉熔融,重返软流圈,所以海沟俯冲带又称为消减带
3、 洋中脊是对流体上升带或发散带,海沟是对流体下降带或汇聚带
4、 刚性的岩石圈块体驮在软流圈之上运动,其驱动力是地幔对流
3、 海底磁异常条带和贝尼奥夫地震带的特点和成因。
海底磁异常条带
特点:
1、 正负异常相间排列并对称地分布于大洋中脊两侧,大致平行于洋中脊轴线延伸;
2、 单个磁异常条带宽约数公里到数十公里,纵向上延伸数百公里以上而不受地形 影响,在遇到洋底断裂带时被整体错开
成因:
1、 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地磁场南、北极的极性并不是固定的,而是发生着周期 性的反转
2、 有的时期地磁南、北极方向与现在一致,有的时期则正好相反
3、 岩浆冷却时记录当时的地磁场,新岩浆将老岩浆推向两侧,若地磁倒转,被记 录下来
4、 磁异常条带是海底扩张最重要的证据
贝尼奥夫地震带
特点:在海沟附近都是浅源地震,离海沟较远出现中源地震,在更远的大陆内部则 出现深源地震
4、 何谓转换断层?转换断层与平移断层的主要区别?
这种断裂带是海底扩张所引起的特殊断层,称之为转换断层。
区别:
1、 运动方向:转换断层区段两盘运动方向相反,断层外两盘运动方向一致;而 平移断层,断层两盘的运动方向始终相反
2、 断距(断层两盘相对移动开的距离):平移断层标志物之间的断距应随时间的增 加而增加,而转换断层之间的洋中脊之间的距离一般是稳定的
3、 地震活动:转换断层部分有浅源地震活动,而沿整个平移断裂均有地震活动发 生,可以是浅、中、深源地震的任何一种或多种
4、 成因区别:平移断层是构造运动的结果,是构造应力释放的形式!转换断层是 海底扩张作用在时间、强弱、快慢和扩张方向上的变化所引起的构造形式,其 作用是调整海底扩张运动的均衡或统一。
5、 板块构造的基本含义以及在地学发展史上的意义?
基本含义
1、 垂向上:固体地球上层可划分为物理性质截然不同的两个圈层-上部刚性 岩石圈和下垫的软流圈
2、 侧向上:岩石圈在可分为若干大小不一的板块。板块内部稳定,边界为最 具活动性的构造带
3、 板块是运动的,其边界性质可分为三大类:分离扩张型,俯冲汇聚型,平 移剪切型
4、岩石圈板块横跨地球表面作大规模水平运动。板块的旋回性:板块沿分离
型边界的扩张增生,沿会聚型边界的压缩消亡
5、岩石圈板块运动的驱动力来自地球内部,最有可能的是地幔物质对流 意义:板块构造作为固体地球的一个统一理论深刻解释了许多全球性地质现象 和作用,为一系列地质现象和作用提供了全球统一的、有规律可循的、协调而 精致的解释图象。
6、 用板块俯冲观点解释全球火山与地震的分布规律。
两个相邻板块相互挤压、俯冲,遭受强烈挤压运动后,可引发强烈的地震、火山活 动,因此全球火山和地震多分布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