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S_T 1665.3-2023《银镍石墨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总碳含量的测定 气体容量法和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pdfVIP

YS_T 1665.3-2023《银镍石墨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总碳含量的测定 气体容量法和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ICS 77.120.99 CCS H15 YS 中华人民共和国有色金属行业标准 YS/T XXXX.3—202X 银镍石墨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总碳含量的测定 气体容量法和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Methods for chemial analysis of silver nickel graphite— Part 3:Determination of total carbon content— Gasometric method and high frequency combustion-infrared absorption method (报批稿) 202X-XX-XX发布 202X-XX-XX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 YS/T XXXX.3-202X 前 言 本文件按照GB/T 1.1—2020 《标准化工作导则第 1部分:标准化文件的结构和起草规则》的规定起 草。 本文件是YS/T XXXX 《银镍石墨化学分析方法》的第3部分。YS/T XXXX 已经发布了以下部分: ——第1部分:银含量的测定 氯化钠电位滴定法; ——第2部分: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沉淀分离-EDTA络合返滴定法; ——第3部分:总碳含量的测定 气体容量法和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请注意本文件的某些内容可能涉及专利。本文件的发布机构不承担识别专利的责任。 本文件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提出并归口。 本文件起草单位:贵州省分析测试研究院、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国合通用测试评 价认证股份公司、中国有色桂林矿产地质研究院有限公司、贵研铂业股份有限公司、北矿检测技术股份有 限公司、深圳市中金岭南有色金属股份有限公司凡口铅锌矿、郴州市产商品质量监督检验所。 本文件主要起草人:周元敬、左鸿毅、余航、陈雄飞、徐华、汪原伊、肖刘萍、贾国斌、徐晓艳、 江敏敏、吕长宽、孙祺、张卓佳、赵亚丽。 YS/TXXXX.3-202X 引 言 银镍石墨(AgNiC)是一种银基添加镍和石墨的三元复合材料,它兼具了镍和银石墨材 料的特性,具有良好的导电性、抗熔焊性、抗电弧烧损性和稳定的低接触电阻,是制备中 等负荷开关电器的理想电触点材料。研究表明,银镍石墨的理化性质与其化学成分之间有 着密切联系。目前没有针对银镍石墨的检测标准,因此,建立一套针对银镍石墨符合其含 量范围的标准,对于研究其材料的理化性能、改进制备工艺、把控产品质量,以及银镍石 墨废料回收利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件由三部分组成。 ——第1部分:银含量的测定 氯化钠电位滴定法; ——第2部分:镍含量的测定 丁二酮肟沉淀分离-Na2EDTA络合返滴定法; ——第3部分:总碳含量的测定 气体容量法和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本文件的制定为行业内形成对银镍石墨中镍含量的科学、统一的测试评价提供了重要 依据,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对于提高检测结果的可靠性和可比性、把控银镍石墨的产品质 量、完善其研发和生产工艺具有积极的指导意义。 银镍石墨化学分析方法 第3部分:总碳含量的测定 气体容量法和高频燃烧-红外吸收法 警示:使用本文件的人员应有正规实验室工作的实践经验。本文件并未指出所有可能 的安全问题。使用者有责任采取适当的安全和健康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502613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