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主要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技术-蔡海华.pptx

水稻主要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技术-蔡海华.pptx

  1. 1、本文档共6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安庆市植保站 站长/高级农艺师蔡海华水稻主要病虫害及绿色防控技术二0二一年九月主要内容一、水稻主要病虫发生现状二、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一、水稻主要病虫害发生现状(一)、水稻虫害水稻害虫主要有:螟虫、稻纵卷叶螟、稻飞虱、蚜虫、稻蓟马、叶蝉、蝗虫、蝼蛄等等。但主要以二化螟、纵卷叶螟、褐飞虱为主。这三种害虫是常发性害虫,年年都有发生,年年都有为害。主要防治精力,基本上都是花在这三种害虫上,其它害虫一般年份发生都较轻。(一)虫害:二化螟鱼鳞状(数十至200粒)成虫(7小黒点)1、形态特征幼虫6龄(纵线5条)2、危害特点枯心苗枯鞘白穗苗期、分蘖期为害水稻,卵孵化成蚁螟后,先群集在叶鞘内为害,蛀食叶鞘组织,造成枯鞘、枯心苗;孕穗、破口期为害水稻,2龄开始分散转移,造成枯孕穗、白穗和虫伤株(枯心团)。田间为害状残留稻桩太高,有利于本地虫源虫越冬3、防治技术1、农业防治:消灭越冬虫源 ,灌水灭蛹,适期一般在3月下旬至4月上旬越冬代螟虫(化蛹高峰期),灌水深度掌握在3寸以上,灌水时间5-7天。2、性激素或杀虫灯诱杀成虫。3、化学防治:“狠治1代,普治2代 ”。防治枯心苗:枯鞘丛率10%,应进行药剂防治。防治防白穗、虫伤株和枯孕穗:在卵孵化盛期对齐穗前稻田用药一次,发生量大,5~7天后再用药一次。主要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四氯虫酰胺等。最好维持田间水层2-3天。(一)虫害:稻纵卷螟成虫:淡黄褐色,前翅有2条褐色横线,两线间有1条短线;卵:椭圆形,多单产,也有2-5粒。幼虫:一般5龄,低龄幼虫绿色,后转黄绿色,成熟幼虫桔红色。蛹:初黄色后转褐色,长圆筒形。幼虫老熟后离开虫苞在稻丛基部黄叶及无效分蘖上结茧化蛹。1、形态特征防治适期2、危害特点稻纵卷叶螟是迁飞性、常发性、毁灭性、重大害虫。迁入量受南方虫源基数及当年气候影响大(南方虫源基数大或本地暴雨及下沉气流多,迁入降落就多)。一年发生5~6代。幼虫一般5龄。1龄占总取食量的0.8%,2-3龄占8%,4龄以后食叶量大增,最后5龄幼虫取食量点总食叶量的80%。一龄为“白点期”二龄称“束尖期”三龄后开始结苞为害进入暴食期田间为害状虫苞累累,白叶满田3、发生规律成虫昼伏夜出,需补充营养,有趋光性,有迁飞习性。喜产卵在嫩绿、宽叶、矮秆的水稻品种上,分蘖期卵量大于穗期,卵大部分集中在中、上部叶片上四(2)代田间蛾峰期:一般在6月下旬中后期,低龄幼虫高峰期在7月上旬,主要为害迟熟早稻和单季稻。五(3)代蛾峰期:一般在7月下旬,低龄幼虫高峰期在8月上旬,主要为害单季稻和双晚。六(4)代蛾峰期:一般在8月下旬,低龄幼虫高峰期在9月初,主要为害双晚。 四(2)代和五(3)代为主害代,六(4)代一般轻发。功能叶早衰——影响产量倒1叶 41.8% 不同叶位的叶片对产量的贡献不同。研究表明水稻抽穗后对籽粒灌浆充实起主要作用的是倒1-3叶,尤其是倒1-2叶,以下各叶功能很微。倒2叶39%倒3叶18%倒4叶1.2%4、防治技术防治策略:水稻分蘖期和穗期易受为害,尤其是穗期损失更大的特点, 应狠治穗期受害代(以保护水稻3片功能叶为重点),不放松分蘖期为害严重代别的原则。1、保护利用天敌,提高自然控制能力:如稻螟赤眼蜂,捕食性天敌如蜘蛛、青蛙等。2、性激素或杀虫灯诱杀成虫。3、化学防治适期在田间蛾高峰后7天左右,分蘖百丛束尖 150 个,孕穗后束尖 60 个 。主要药剂:氯虫苯甲酰胺、四唑虫酰胺(国腾)、四氯虫酰胺、茚虫威、阿维·茚虫威、甲维·茚虫威(复配 )、阿维菌素 、甲维盐(限)。(一)虫害:稻飞虱成虫1、形态特征若虫卵灰飞虱苗期为害,传播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后期为害稻穗本地越冬每年发生期早,春末夏初为害。(早、春稻虱)白背飞虱传播病毒病分蘖至孕穗期为害5、6月迁入长江中下游,7、8月为害盛期,8月中下旬以后衰减。(夏稻虱)褐飞虱抽穗期到成熟前为害,造成冒穿、倒伏7、8月迁入8月中后期至10月为害。(秋稻虱)2、三种飞虱发生特点褐飞虱常年在5月底6月初灯下初见。四(2)代一般轻发, 灯下和田间虫量均极低。五(3)代在单季稻上与白背飞虱混合发生,低龄若虫高峰期常在8月上中旬,8月中旬中期初见褐飞虱短翅成虫,当大部分田块见褐短成虫且百丛褐短在10头左右时,往往会在8月底9月初出现大量若虫,造成单季稻冒穿倒伏。六(4)代在单季稻上往往与五(3)代世代重叠,重发年份田间虫量高、虫态混乱;在双晚上低龄若虫高峰期一般在9月上中旬。七(5)代一般极少发生。一般地,9月20日后,稻飞虱主虫态为长翅成虫,随冷空气向南方回迁。3、发生原因(1)迁入量。左右发生程度的重要基础。“随风而起、随雨而落”。南方虫源地虫量高,迁入量大,必然发生重。(2)夏、秋天气候。决定虫量(种群)发展重要条件。夏初多雨、盛夏干旱有利于白背飞虱发生;盛夏不热、晚秋不

文档评论(0)

祝朝兵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原版文件原创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