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大单元情境问题式】教学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第7课++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2023-2024学年高一历史【大单元情境问题式】教学课件(中外历史纲要上).pptx

  1. 1、本文档共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唐代著名诗人白居易曾写下“慈恩塔下题名出,十七人中最少年”和 “国家定两税,本意在忧人”这样的诗句。这两句诗体现了当时哪两种制度? 科举制和两税法大家思考一下:隋唐制度创新,除了科举制和两税法外,还有哪些制度? 隋唐制度的变化与创新 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与创新、民族交融、区域开发和思想文化领域的新成就。学习目标1、时空观念:掌握科举制度的演变过程,隋唐时期赋税制度的变化。2 、史料实证:探究汉代察举制,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魏晋南朝和隋唐时期的中枢政务机构,唐朝租唐调制和两税法3、家国情怀:感悟科举制使一批出身社会中下层的读书人,通过相对公平的考试参加政权。 壹选官制度贰三省六部制叁赋税制度目录肆小结 第一篇章选官制度 选官制度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表现。不同时期存在着不同的选官制度,从西周时期世官制、战国时期军功制、汉朝察举制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都是为了适应当时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发展的产物。 一、察举制汉文帝十五年,下诏举“贤良能直言极谏”平阳侯曹窋(zhú)等人联名举晁错为贤良,文帝策问后升为中大夫。西汉晁错 察举制是一种推荐制度,主要由地方州郡长官承担推荐之责,按科目要求定期地或即时地向王朝贡上合乎相应标准地士人。定期的察举如秀才、尤异、孝廉等科,在成立之初皆不考试,举至中央后即授予相应官职;不定期地如贤良方正等科,举后须经对策方能授官。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思考】察举制的特点和影响?特点:由地方官自下而上向朝廷举荐人才;取人标准多样化,注重被举者的道德声望。影响:选拔大量人才,有利于政权地巩固和社会地发展;西汉晚期以后,察举制成为士族把持政治地工具。东汉末年,三国鼎立,人才地争夺成为迫切任务。曹魏时,实行九品中正制。 二、九品中正制出身于魏晋名门琅琊王氏,王导王墩为其堂叔,王氏家族在晋代共有66人为官。其历任东晋宁远将军、江州刺史、会稽内史。东晋王羲之汉末丧乱,魏武始基,军中仓卒,权立九品,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 ——《宋书·恩幸传序》【思考2】王羲之通过什么制度做官的?这项制度能否有效纠正察举制的缺点?历史纵横:汉末社会动荡,“人口流移,考详无地”,察举制所依赖的乡里清议失去了社会基础。当时,选官多操纵在地方大族名士手中。他们交结朋党,干扰选拔1、背景(1)汉末社会动荡,察举制下乡里清议失去社会基础。(2)地方大族操纵人才选拔2、方式:中央委任中正官为各地人才评定等级,共分九等,朝廷依此授以相应的官职 3、标准 家世、德才→家世4、影响初期:(1)为曹魏政权选拔了大量的人才(2)评议权收归中央,加强了中央集权;后期:(3)逐渐成为维护士族特权的工具高门(上品)寒门(下品)九品中正制示意图二、九品中正制 九品中正制度……在其初创之时,犹能“盖以论人才优劣,非为世族高卑”,选拔出有用人才,但后来逐渐被门阀世族所把控,以至于“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秦汉以来中国古代选官制度演进研究》 三、科举制1、背景(1)寒门庶族地主势力崛起,要求打破门阀政治(2)统治者要求巩固权力,加强中央集权(3)九品中正制的弊端 随着南北朝以来经济的发展,中小地主与富裕农民的数量日益增多,他们要求打破门阀士族的限制,在政治上得到发展。这一要求与隋朝打击豪强地主,加强中央集权的政策是相符合的。——白寿彝主编《中国通史》无论是察举制还是九品中正制,都是需要特定的人来举荐。选官总是在一定的范围内,一方面引起无法入围之人的不满,另一方面也造成了选官范围的狭小,不能把更多的人才选拔为官,以致影响了官员行政能力和国家治理水平。随着世家大族逐渐衰落和庶族地主逐渐兴起,科举制应运而生。思考: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科举制创立的背景。 三、科举制2、发展过程隋朝创立:隋文帝开始采用分科考试的方式选拔官员;隋炀帝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唐朝完善:①唐太宗:增加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②武则天:增加取士人数,首创殿试和武举;③唐玄宗:任用高官主持考试,提高了科举考试的地位。宋代成熟:增加策论考试,锁院、糊名、誊录。明清僵化:八股取士。 科举由应试人于一定时期,投牒自进,按科应试,共同竞争,试后有黜落,中试者举用之,然后为真正考试。……秀才、明经等科是由察举转化而来,进士科为新设科目。 ——邓嗣禹《中国科举制度起源考》 3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38zxciop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