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王玉林名老中医治疗泌尿系感染经验总结
目录
TOC \o 1-9 \h \z \u 目录 1
正文 1
文1:王玉林名老中医治疗泌尿系感染经验总结 1
1.病因病机 2
2.治疗大法 3
3.典型病例 3
4.讨论 4
文2: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临床分析 5
1 资料与方法 5
2 结果 6
3 讨论 6
原创性声明(模板) 7
正文
王玉林名老中医治疗泌尿系感染经验总结
文1:王玉林名老中医治疗泌尿系感染经验总结
尿路感染(urinarytractinfection,UTI),简称尿感,是指各种病原微生物在尿路中生长、繁殖而引起的尿路感染性疾病。多见于育龄期妇女、老年人、免疫力低下及尿路畸形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根据感染发生部位可分为上尿路感染和下尿路感染,前者系指肾盂肾炎,后者主要指膀胱炎[1]。而致病菌中以大肠埃希菌最为常见,肺炎克雷伯菌、奇异变形杆菌、鲍曼不动杆菌、铜绿假单胞菌也均可引起尿路感染[2],现代医学多选取抗生素治疗,效果较好,但易反复发作,且长期使用抗生素,部分患者易产生耐药性,长期疗效不佳。若未能及时治愈,严重的可导致肾衰竭、菌血症甚至死亡等。近年来中医药在治疗泌尿系感染方面的优势日益凸显,名老中医王玉林经过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对尿路感染的病因病机有较深的认识,对升降汤加减治疗尿路感染有着独特的理论。笔者有幸跟师侍诊,获益颇丰。现将王老运用升降汤加减治疗尿路感染的经验简述如下。
1.病因病机
在中医古籍中无“尿路感染”这一病名记载,但据其临床表现多将之划分为“淋证”的范畴。临床多表现为小便频数短涩、刺痛、小腹拘急或淋漓不尽,甚则痛引腰部。对于淋证的病因病机,古代医家多有自己的见解。张仲景认为淋证是“热在下焦”;朱丹溪认为“淋有五,皆属乎热”;王肯堂提出“淋病必由热甚生湿,湿生则水液浑,凝结而为淋”的理论;张锡纯则认为淋证是由于过劳而致下焦虚损,因虚生热,肾虚热积而发病。现代众多医家认为淋证多由气滞血瘀、湿热蕴结或脾肾亏虚所致。
而王老基于多年的临床工作经验,对于淋证的病因病机有自己独特的见解,王老认为:尿路感染属于祖国医学的“淋证”范畴,《素问·经脉别论》曰:“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可见其与肺、脾、胃、肾气机失调密切相关。
饮食入于胃,胃气主降,通过胃受纳、腐熟作用,将其精微之物传输至脾,糟粕下传。而脾气主升,通过脾的运化,将水谷精微上输于肺。肺主宣降。宣,即宣发,指肺气向上升宣和向外周布散水谷精微,使得外达皮毛,内达脏腑,濡养机体;降,即肃降,指肺向内向下布散气和津液,肺将吸入的清气及由脾转输至肺的水谷精微向下布散,使体内代谢后的水液不断地下行到肾。而肾主蒸精化气,司开阖,下行到肾的水液经肾的蒸精气化作用形成尿液,下达膀胱,排出体外。正是由于脾升胃降,肺主宣降,肾蒸精化气功能正常,才使得“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若气机失调,则导致“清阳不升,浊阴不降”,淋证得生。因此,气机失调病机贯穿本病始终。
2.治疗大法
王老在中医辨证结合中药现代药理遣方用药基础上,自拟升降汤加减,方选荷叶12g,桑叶12g,瓜蒌10g,法夏10g,通草3g,没药3g,枳壳6克,蝉衣6克,甘草3g。荷叶归肝、脾、胃经,清香升散,健脾升阳,有学者研究发现[3]荷叶生物碱的纯化液对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碱性条件下抑制作用尤为强烈。桑叶归肺、肝经,疏风利尿、升散利头目。现代研究表明:桑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株、大肠杆菌具有很强的抗菌作用[4]。桑叶、荷叶同用,升清阳出上窍。瓜蒌、法半夏可燥湿化痰,降逆止呕,和胃降逆,助胃肠传化降浊气;通草归肺、胃经,可利尿通淋,降浊阴出下窍。《医学启源》指出通草能“除水肿癃闭,治五淋”;《本草正义》指出通草“能上行,宣其上窍,则下窍自利”;没药,能行气散瘀走五脏六腑,现代药理研究表明[5]没药中含有多种活性成分,有较强的抗菌抗炎作用。再加少许枳壳、蝉衣,疏风理气,调气通滞;最后用甘草调和诸药,甘缓安中。立法以升清降浊为宗旨,设诸药共为一方,升清降浊,疏调气机郁滞,上中下三焦气血水道畅通,清阳升,浊邪湿毒有化气出路,而不留着郁滞三焦,五脏六腑彼此升降合作,保持脏腑机能的气化平衡协调,而达扶正驱邪之目的。辨证加减:血尿明显加仙鹤草60g、地榆炭60g;尿道灼痛明显蒲公英20g、虎杖15g、杠板归30g;五心烦热明显加黄柏6g、麦冬15g;神疲乏力或尿溺无力加生黄芪30g、党参15g;畏寒明显加淫羊藿30g;腰痛明显加杜仲20g;纳差加山楂10g,神曲15g。
3.典型病例
患者王某,女,56岁,退休教师。2017年4月20日以“反复尿频、尿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