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23届内蒙古赤峰市高三四模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
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国古代散文存在着数量众多的“应用之文”和数量上处于劣势的“文学之文”。如果说文学之文抒发感情,应用之文叙事说理,那么站在修辞叙事学的立场上看,“文学之文”和“应用之文”虽然在作品的外观层面差别显著,但在其作品的交流传递效果层面,两大类文章的叙事目的是根本一致的,即以修辞性的说服为前提。
说服接受者的任何作品当中,都有一个“说服者”存在。在古代散文中,所谓“文学之文”表达情感时的“隐含作者”,与“应用之文”说服他人时的“隐含作者”能够共同建构一个更加全面的“真实作者”形象,这个“真实作者”由多侧面构成,读者从“文学”和“应用”两大类作品中可以推导出两种或者更多截然不同的“隐含作者”,或者说,作者有时候会在无意之中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在读者面前,实际的作者经常会和由纸面上推导出的作者相去甚远。韩愈作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因谏迎佛骨而贬潮州,被誉刚直,但其随后在贬官路上完成的散文《潮州刺史谢上表》中就有“破脑刳心,岂足为谢”的摇尾乞怜式陈情语句:元稹在写给侄子的《海侄等书》中正色道:“吾生长京城、朋从不少,然而未尝识倡优之门。”然世人皆知元稹狎妓饮酒,出入青楼,更有艳作《莺莺传》盛传于世。在散文这种文学体裁当中,叙事者为文章而文章的功利性叙事目的在此一览无余,所以散文完全可以用于立体式地“勾画”一个完整的“实际作者”。
显然,散文的执笔作者不像其他文体那样隐身于背景之后,只是其动辄现身于台前的策略并不能证明这个“角色”就是演员的“本色演出”。正相反,散文作者是多面化的,由于散文作者的“官人身份”和“文人身份”,文如其人在散文这个文学形式上通常行不通,“巨奸为忧国语,热中人作冰雪文”所描述的现象自然也包括散文在内。曾官至尚书,主盟文坛数十年的明代大才子王世贞讥讽一生布衣的谢榛的文章:“此等语何不以渴自照”——破口大骂,粗俗不堪。这类典型的文人相轻陋习在散文之中暴露无疑。由是观之,通过散文来“观看”古代文人之倾情“演出”可谓既生动又全面。
刘熙载在《文概》中将作家的思想道德、性格气质与作品的内容与价值联系起来,说明散文研究非常依赖于作家生平、社会关系方面的历史考证工作,这从侧面证明了从作品内部推导“隐含作者”与从作品外部印证“真实作者”二者之间的互补性。由文本推导出的“隐含作者”本身已经是多侧面的,再加上由历史考证而描绘的“真实作者”,散文研究可在这个层面上把作者、作品和外部语境有机结合,力求还原作品、作者与社会三者之间全面真实的互动关系。
中国古代散文的书写与叙事目的十分明确,即立德、立功、立言,即使前二者目的达不到,起码也要实现“立言”这个“最低纲领”。散文是实用的作品,最终我们将发现:文学之文也好,应用之文也罢,皆非“为文学而文学”,通过散文文本推导出来的“隐含作者”和通过历史文献总结出来的“真实作者”都在追求“说服”,隐含作者追求说服文本中的“隐含读者”。真实作者则追求载道并让自己生前身后名传于后世。
(摘编自阴志科《修辞叙事视野中的中国古代散文研究》)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古代散文在交流传递效果层面的叙事目的,都是以修辞性的说服为前提。
B.对中国古代散文而言,“隐含作者”存在于文学之文中,也存在于应用之文中。
C.散文作者的多重身份,使得文如其人这个特征在散文这种文学形式上行不通。
D.散文是实用的作品,因此古代散文的书写与叙事目的并不是“为文学而文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立足修辞叙事视野,对文学之文和应用之文均有隐含作者之说进行论述。
B.文章第二段以韩愈和元稹为例,论证真实作者与隐含作者常相去甚远的观点。
C.文章以王世贞恶言讥讽布衣谢榛之事,论证散文中存在文人相轻陋习的观点。
D.刘熙载的做法,从侧面证明散文研究既要关注作品内部,也要重视作品外部。
3.依照文本推导“隐含作者”,下列选项能体现“隐含作者”多面化的是( )
A.《师说》(批驳耻学于师的不良现象)—《马说》(揭露埋没人才的社会现实)
B.《伶官传序》(告诫统治者居安思危)——《醉翁亭记》(地方长官应与民同乐)
C.《赤壁赋》(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记承天寺夜游》(安闲自适的心境)
D.《小石潭记》(贬官后的忧伤愤懑)——《种树郭囊驼传》(为政应顺乎天理)
二、现代文阅读(材料阅读)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从2022年11月底至今,ChatGPT热度不减。ChatGPT是由OpenAI开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23届广东省汕头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doc
- 2023届广东省深圳市光明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doc
- 2023届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德琳学校高三一模语文试卷.doc
- 2023届广西柳州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doc
- 2023届广西南宁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doc
- 2023届广西南宁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doc
- 2023届广西邕衡金卷高考第三次适应性检测语文试卷.doc
- 2023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doc
- 2023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二模语文试卷.doc
- 2023届贵州省毕节市高三三模语文试卷.doc
- 2023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doc
- 2023届宁夏石嘴山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doc
-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风向卷(二)语文试卷.doc
-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预测卷(一)语文试卷.doc
- 2023届青海省海东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doc
- 2023届青海省西宁市高三一模语文试卷.doc
- 2023届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高三四模语文试卷.doc
- 2023届全国高三学业质量联合检测语文试卷(全国卷).doc
- 2023届三省三校(黑龙江省哈师大附中、东北师大附中、辽宁省实验中学)高三一模语文试卷.doc
- 2023届山东省济南市高三一模(学情检测)语文试卷.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