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VIP

安徽省六安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六安一中2022-2023 学年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未考试 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分数: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 (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 (本题共5 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风骨”的说法,探本溯源,大抵是从人物品藻 (品评、评论)里来的。 不过魏晋时候的人物品藻和从前又有不同。按照现代汤用彤的说法,“汉代相人以筋骨, 魏晋识鉴在神明”。就是说,汉代议论人物偏于实在,往往把外在的形容和人的身份地位联 系起来,好像有功利性的意味。而魏晋时候,尤其是晋代,议论人物偏于玄虚,往往从审美 的一面欣赏人的精神气象。譬如南朝宋的刘义庆写 《世说新语》,记述汉代到东晋的轶事琐 语,有许多谈论人物风度的内容。他大概是受了前一代的影响,所以尤重人物的气宇和风韵。 至于差别的原因,也许在于汉代是儒教统治,思想上有最高权威作为标准的时代;而魏晋则 是政治混乱、精神却自由解放的时代。魏晋人在政治的失落里,产生了自我意识的觉醒,进 而有了对个体的美的欣赏。可见,人物品藻在实用功利的层面以外,又发展出审美赏鉴的一 面,所以一些用来品评人物的词语便自然而然地用于艺术,“风骨”便是一例。从人的一面 来说,“风骨”是一种人格美。一个有风骨的人,往往性格坚强而不屈,品格刚正而有骨气, 素性潇洒,风度翩翩。而从艺术的一面来说,“风骨”是一种意境美。一件有 “风骨”的艺 术品,往往自然流畅、刚健笃实,使艺术家之心清澈显然,充满凝聚的力量。譬如绘画。中 国画讲究笔墨,所以用墨要有流动的感觉,用笔要有穿透的力量。六朝齐的谢赫写《古画品 录》,讲了绘画六法,其中有两点说的是气韵生动和骨法用笔。又譬如书法。书法讲究用笔、 结体和章法。尤其草书,一笔而成,中间有轻有重、有徐有疾。骨架立于其中,故而气脉贯 通,隔行不断。所以书法是以有骨有筋、有血有肉的字体篇章为美的。刘勰把 “风骨”引入 文学,以为文章要有生命感,鲜活而生动;要有精神性、不能软绵绵、懒洋洋。这一点,对 后世文人影响颇大。 “风骨”的精神,在汉魏一代人的放任率性、刚健道劲里,显得尤为强烈。刘勰在 《文 心雕龙》里没有明言 “风骨”专是汉魏一代的。刘勰以后,南朝梁的钟嵘提到了“建安风力”, 试卷第1页,共 11页 大抵有这个意思。再以后,则往往说建安风骨、汉魏风骨。譬如南朝宋的严羽在《沧浪诗话》 里评阮籍的《咏怀》之作时,说 “极为高古,有建安风骨”。可见,后人把汉魏一代风骨的 精神奉为楷模,并极力效仿。在唐代,主要是初唐和盛唐,这种风气最盛。譬如陈子昂,“念 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以为作诗要传承汉魏风骨,既有兴寄,更有骨气。又譬如李 白,“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显然有一 种对为人为文大气而深刻的追求。 汉末至魏晋,是政治黑暗、社会苦痛的一个时期,常有战争、生死的劫难。那个时候, 一面是 “生年不满百,常怀千岁忧”,对生命易逝的忧患感喟;一面是 “老骥伏枥,志在千 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对建功立业的慷慨多气。所以,汉魏风骨便有一种大气之美的 意蕴。大气之美,按照现在的说法,就是要有一种大的视野、大的胸襟。譬如形而上的天地、 死生之思,又譬如现实里的政治、社会之虑。初唐和盛唐一代的许多文人秉承了这种精神。 他们写出塞诗,便是一种深沉激昂、对民族命运的思虑,是一种大气之美。 (摘编自解芳 《风骨之美》) 材料二: 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崇尚 “凌云健笔意纵横”,是当之无愧 的 “风骨”继承者与发展者。 从杜甫的诗歌内容上看,杜甫用他的诗,记叙了安史之乱时很多的重要事件,写了人民 在战争中所承受的苦难,用生动饱满、有血有肉的形象,展现了战乱中整个社会生活的广阔 画面。“风骨”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文章思想内容要充实,具有一定的社会意义,这也是 “骨”的具体体现,而杜甫的诗歌不仅是对客观世界的描述,而且融入了他个人强烈的思想 情感。从杜诗中,我们看到了四个字—— “为民请命”,即儒家 “民为邦本,本固邦宁”的 思想。 从杜甫的诗歌创作的语言上看,他在炼字炼句上是相当成功的

文档评论(0)

中小学精品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