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T 422-1996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pdf

MT 422-1996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MT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 422—1996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1996-12-30发布1997-11-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行业标准MT 422—1996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方法(质量法)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煤矿粉尘粒度分布测定用试剂、材料、仪器和试样,测定步骤,测定结果表述和测定报告。本标适用于煤尘和岩尘粒度分布的测定。2 引用标准GB/T 1345水泥细度检验方法(80 um筛析法)GB/T 5748作业场所空气中粉尘测定方法GB/T 6003试验筛MT 79粉尘浓度和分散度测定方法MT 159矿用除尘器3原理粉尘在液相或气相介质中按粒径大小顺序沉降。用光透过方法在一定沉降高度位置,测定光柱中不同粒径的粉尘浓度,计算出粉尘粒度分布。4试剂、材料4.1乙酸丁酯:化学纯(HG3-1466)。4.2无水乙醇:化学纯(GB 678)。4.3脱脂棉纱布。4.4玻璃棒:直径 4~6 mm,长 80~120 mm。5 仪器5.1粒度分析仪:测量粒径d为150~1μm,分成150,100,80,60.50,40,30,20,10,8,7,6,5,4,3,2,1 μm级;10d≤40 μm 时,准确度10%;5d≤10 μm时,准确度5%;d5 μm时,准确度3%。5.2温度计:测量范围0~50℃,最小分度值0.5℃。5.3瓷埚或烧杯:25mL。5.4吸移管。6 试样6.1浮尘试样的采取按MT 79规定的滤膜采样法采集浮尘质量约为10 mg的试样。若一张滤膜上的粉尘太少,可将同测点,同时间采集的多张滤膜上的粉尘合并作为试样。6.2落尘试样的采取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工业部1996~12-30批准1997-11-01实施1 MT 422-1996作业场所沉积粉尘需预先筛分除去杂质、煤和岩石颗粒。用GB6003筛孔为75μm试验筛按GB1345规定的方法筛分,取筛下粉尘作试样。7测定步骤7.1接通粒度分析仪(以下简称仪器)电源,预热15min。7.2按照仪器使用程序,输入粉尘真密度、液面高度、测定温度下乙酸丁酯的密度和粘度值(见附录A).7.3仪器打印出输入的数值后,将乙酸丁酯倒入于净的仪器测量池中,倒入量约为液面高度的2/3。将装有乙酸丁酯的测量池放入仪器测定位置,调节调零旋钮,使仪器显示光密度值为0.0。吸移管将含尘液体滴入装有乙酸丁酯的测量池中,使液面高度达到输入液面高度刻度线。7.5对一般非采取在滤膜上的煤矿粉尘,用无水乙醇(见附录B)代替乙酸丁酯。方法是取 3~5g粉尘在白纸上充分混合均匀,用牛角匙取约10mg粉尘放入干净埚或烧杯内,按照7.4条所述方法进行操作。7.6盖上测量池盖,手持测量池用拇指按紧盖子充分摇晃,使测量池中粉尘均匀分散,同时用脱脂棉纱布擦干测量池表面液体。迅速将测量池放入仪器测定位置,使仪器显示的光密度值在90~100范围内,迅速按测量键开始测定粉尘粉度分布。若仪器最初显示的光密度值不在90~100范围之间,测表示悬浮液浓度太高或太低,需要重新调节液体中粉尘浓度。7.7按测量键后,仪器开始以0.5s时间间隔显示测量时间及对应时间的光密度值。按下式计算要测尘颗粒粒径不小于d的各级粒径的粉尘粒度分布。18mht=2 X 108zp8(d - )式中:d粉尘颗粒粒径,um;n-—测定温度下液体粘度,g/(cm· s);h-—沉降高度,cm;°—粉尘真密度,g/cm*;P1—测定温度下的液体密度,g/cm~;g-—重力加速度,g=980 cm/s;t—粒径为d 的粉尘颗粒沉降时间,s。8 测定结果表述同一试样作两次粉尘粒度分布的测定,以各粒径对应的两个筛上积累百分数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两次测定允许最多有两个粒径级对应的两个筛上积累百分数之差可10%,否则需再测定-次,取相接近的两次平均值作为测定结果。9测定报告粉尘粒度分布测定记录和报告见附录C。2 MT 422-1996附录A各种温度下乙酸丁酯的密度和粘度(补充件)温度101112131415161718℃密度0.883 10. 882 80.882 50.882 20.881 90.881 60.881 20.880 90.880 6g/cms粘度0. 011 340. 011 190. 011 05 0. 010 900. 010 760.010 620.010 490. 010 360. 010 22g/cm *s温度1920212223242526密度0.880 30.880 00.879 70.879 40.879 10.878 70.878 40.8781g/cm3粘度0. 010 100. 009 970.009 850. 009 730. 009 610.009 490. 00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