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溪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pdfVIP

玉溪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及答案).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易经》 玉溪市部编版中考语文试卷分类汇编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及答案) 一、初中语文常识及名篇名著 1.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的是( ) A. “迁谪”谓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其中“迁”指官员的调动,有升有降,但“左迁”必是升职 B. “弱冠”指男子二十左右的年纪。古时,男子二十岁行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 称“弱” 。 C. “河北” ,古时指黄河以北的大片地区,与现代汉语中的行政区划是不同的,这个词可算 是古今异义。 D. “ 自号” ,旧时给自己取的号,大多是士大夫和文人墨客所为。因均属通晓翰墨之人,无 不别出匠心。 【答案】 A 【解析】【分析】A.错误,“左迁” 降低官职,即“降官” 。 故答案为:A 【点评】学习中要注意积累的广泛性,既要注意的表面的知识,如作者、背景、写作特 色、涉及人物及故事情节,甚至要知道一些细节,并且及时做笔记,做到积少成多,常读 常新,逐步深化印象。 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词牌的来源,大约有下面的三种情况:一是本来是乐曲的名称。例如《菩萨蛮》,据 说是由于唐代大中初年,女蛮国进贡,她们梳着高髻,戴着金冠,满身璎珞(璎珞是身上 佩挂的珠宝),像菩萨。当时教坊因此谱成 《菩萨蛮曲》。据说唐宜宗爱唱《菩萨蛮》 词,可见是当时风行一时的曲子。 《西江月》《风入松》《蝶恋花》等,都是属于这一类 的。这些都是来 自民间的曲调。二是摘取一首词中的几个字作为词牌。例如《忆秦娥》, 因为依照这个格式写出的最初一首词开头两句是“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所以词牌就 叫《忆秦娥》,又叫《秦楼月》。 《望江南》,又名 《谢秋娘》,但因白居易有一首咏“江 南好” 的词,最后一句是“能不忆江南” ,所以词牌又叫《①________》。 《如梦令》原名 《忆仙姿》,改名 《如梦令》,这是因为后唐庄宗所写的 《忆仙姿》中有“如梦,如梦,残 月落花烟重”等句。 《念奴娇》又叫《②________》,这是由于苏轼有一首《念奴娇》, 第一句是“大江东去”;又叫《③________》,因为苏轼这首词最后三个字是“酹江月” 。三是 本来就是词的题目。例如:《踏歌词》咏的是舞蹈, 《舞马词》咏的是舞马, 《乃曲》咏 的是泛舟, 《渔歌子》咏的是打鱼, 《浪淘沙》咏的是浪淘沙, 《抛球乐》咏的是抛绣 球, 《更漏子》咏的是夜。这种情况是最普遍的。 (1)根据语境,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牌,最恰当的一项是 ( ) A. 忆江南 大江东去 酹江月 B. 忆江南 酹江月 大江东去 C. 忆秦娥 大江东去 酹江月 D. 忆秦娥 酹江月 大江东去 (2 )下列选项中,属于“沁园春”这一词牌的是 ( ) A. 薄雾浓云愁永昼 ,瑞脑消金兽 。佳节又重 阳,玉枕纱厨 ,半夜凉初透 。 (李清 照) B.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辛弃 疾 ) 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孟子》 万两黄金容易得,知心一个也难求。——《曹雪芹》 C.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 D. 独立寒 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毛泽东) 【答案】(1)A (2 )D 【解析】【分析】(1)本题考查对文段的阅读理解能力。题干所给文段主要叙述词牌的缘 起,告诉我们词牌是怎么来的。结合对文章的阅读理解,我们可以通过文中所举的一些完 整例子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结合文中一些句子使用的关联词起到的引导作用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