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苗族妇女在服饰民俗旅游中的作用——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为例.pdfVIP

论苗族妇女在服饰民俗旅游中的作用——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为例.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云路鹏程九万里,雪窗萤火二十年。——《王实甫》 论苗族妇女在服饰民俗旅游中的作用——以黔东南苗族侗族 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为例 吴春兰 【摘要】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为例,就苗族妇女在其民族服饰制 作中所扮演的主体性角色,说明了她们在服饰民俗旅游中的核心地位. 【期刊名称】《凯里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30)001 【总页数】2 页(P59-60) 【关键词】革东镇;苗族;妇女;服饰民俗旅游 【作者】吴春兰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人文学院,贵州贵阳 550025 【正文语种】中 文 民俗是指一个国家、地区或民族的民众在长期的社会生活过程中,创造、享用并传 承的精神与物质的生活文化。[1]民俗旅游属高档次的文化旅游范畴,是指旅游者 被异域或异族独具个性的民俗文化所吸引,以一定的旅游设施为条件,离开自己的 居所,前往旅游地(某个特定的地域或特定的民族区域) ,进行民俗文化消费的一个 动态过程的复合体,是人类文明进步所形成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2]14 服饰,指 人们穿戴在身上的服装与饰物的全部 ,包括服装本身及与服装并存的有关饰物。服 饰是一个民族文化的表征 ,服饰民俗是人民思想意识和精神风貌的体现。服饰一般 可分为头饰、衣裳、足衣与手饰。[2]28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服饰是一个民族的族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 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 徽,民族服饰是民俗旅游中具有最显著特色的因素之一。比如说,演员在诸如呈现 传统习俗、歌舞表演等民俗旅游活动节目中所穿的、摄影服务活动中提供的以及服 饰交易中的民族服饰。本文主要就苗族妇女在头饰、衣裳和足衣的制作中所起的作 用来分析她们在服饰民俗旅游中的地位。 苗族服饰类型、式样多样,已有不少专家根据不同标准对苗族服饰进行分类。例如, 杨正文在《苗族服饰文化》中按照苗族的分布由东向西把苗族女装分为 14 型 77 式。本文是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剑河县革东镇苗族服饰为例。 苗族头饰有方型花格丝帕、发簪、小梳子、耳环等,其中手工较为精致的是妇女所 戴的丝帕和小女孩戴的帽子。妇女的丝帕由丝线织成 ,颜色一般包括黑、黄、白、 紫、红和桃红几种颜色。女孩戴的帽子上有纹饰,一般是绣树枝、花、鸟、蝴蝶、 几何等图案。头饰中的银饰,如耳环、发簪等一般由男性来铸造 ,丝线由妇女养蚕 而得 ,丝帕由妇女织成 ,绣花也是由妇女来完成的。 苗族男子的衣裳包括上衣和长裤 ,上衣是对襟短衣,裤子是长裤 ,无纹饰。苗族女 子上身穿对襟斜系中长上衣,衣袖、衣肩、襟边及衣背有纹饰,是衣服的装饰部分; 下身穿百褶裙 ,有三道挑花纹饰。腿上穿裹腿 ,裹腿一般有 10 尺长 ,5 至 6 寸宽 , 冬天可穿来御寒 ,夏天不穿,它是织成的,有红、黑、白、紫等颜色。上衣绣有花、 蝴蝶、老虎、人、猴子等纹饰,裙子绣有人、马、山岭、河等。 苗族服饰中制作工序最为复杂的就是衣裳,其原料都是由天然或人工种植、养殖的 植动物做成的,而这些工作主要是由妇女承担。苗族的线有丝线和棉线 ,丝线主要 用于绣花,棉线用来织布。丝线主要靠养蚕而得 ,而棉线靠种棉花。 传统上 ,苗族女性一辈子都在繁忙中度过 ,七八岁时要照顾弟妹;九至十岁开始做 饭 ,随同父母干农活;十一二岁开始学绣花;十五六岁以后就像大人一样干活了。养 蚕和种棉花这类与制作衣裳相关的活路主要由女性来完成。其中,每个民族养蚕都 差不多,在此不作介绍;而苗族种棉花却有其独特之处。种棉花前要在地里吃煮熟 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论语》 忍一句,息一怒,饶一着,退一步。——《增广贤文》 的糯米和鸡蛋,并把蛋壳挂在树枝上,然后插在种棉花的地里,这寓意着棉花长得 像蛋壳一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官方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职业教育考试,学历提升。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32132030000054
认证主体社旗县清显文具店
IP属地河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2411327MA45REK87Q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