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DB37_T 2275-2013辣椒疮痂病诊断及检测技术标准.pdf

DB37_T 2275-2013辣椒疮痂病诊断及检测技术标准.pdf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 020B 16DB37山東东省地方标准DB37/椒疮痧病诊断及检测技术标准he standard for diagnosis and prediction of Chili bacterial scab201304-01发布2013-05-01实施山东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7/T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山东省农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山东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修国、李壮、马立国。I DB37/T 2275—2013辣椒疮痧病诊断及检测技术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辣椒疮痴病病害诊断及检测技术。本标准适用于辣椒疮癫病不同生育期症状描述,病菌分离培养及保存技术,病菌形态学描述,致病性测定技术,病害流行与气候因子关系分析,病菌分子检测技术。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 1辣椒疮病chili bacterial scab又称细菌性斑点病,由野油菜黄单胞杆菌疮痴致病变种(Xanthowonascanpestrispv.vesicaoria(Doidge.)Dowson)引起的细菌性病害,主要危害辣椒叶片、茎蔓及果实。2. 2病状symptom of a disease辣椒病部所显示的异常特性,如叶片正面呈黄绿色不规则斑块,无清晰边缘。2. 3接种体inoculum用于接种以引起辣概抢痴病的病原物或病原物的一部分。2. 4接种悬浮液inoculum suspension用于辣椒疮痴病接种含有定量接种体的液体,2. 5人工接种artificial inoculation在适宜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接种体置于辣概适当部位并使之发病的过程。2. 6致病性pathogenicity病原物所具有的破坏寄主和引起植物发生病变的能力。2. 7 DB37/T 2275—2013病情指数diseaseindex(DI)病情指数(缩写为D1)又叫发病指数、感染指数,与发病率一样是表示发病程度的一种方法。发病率是指一个群体中发病的多少,用百分率表示,病情指数(DI)是根据一定数目的植株或植株器官各病级(把植株或植株某一器官感染病害轻重程度划分为等级称为病级)核计其发病株(器官)数所得平均发病程度的数值。3仪器及试剂带光源显微镜(100x~1000x)、乳酚油、乳酚油配制:苯酚结晶(水溶加热溶化)20mL、乳酸20mL、甘油40mL,蒸馏水20mL混合而成,载玻片,盖玻片。4辣椒疮痴病病状与病征见附录A。5辣椒疮痴病病原诊断辣椒范珈病病菌特征见附求A。6辣椒疮病菌鉴定与致病性测定6. 1病叶症状观察和病菌初步诊断见紧田间可病叶、病果等是否有辣椒病斑,然后利用喷菌试验(见附录A),检测可叶片中是否有细菌存在。如有喷菌现象可初步怀疑发病部位为孢病菌侵染。6.2标本采集与制作采集具典型症状的辣椒疮痴病病害标本,尽可能采集到不同辣椒品种、不同发病时期、不同地理区域及不同发病部位的辣概疮痴病标本。注明标本采集时间、地点等,敷半透明盖纸,装入标本盒内。病果标本装入吸水纸装,迅速放入4亡冰柜内临时保存,以便分离获得菌株6.3菌株分离鉴定6.3.1菌株分离鉴定采集具有典型辣椒范病斑辣椒病叶,取约4Ⅲ见方小块病组织,经表面消毒和灭菌水洗过3次以后,研碎后用移菌环截取以上组织液于灭菌LB(YDC或YDA)(见附永B)培养基上划线分离或培养血稀释分离,分离纯化获得纯培养物,经生物学特性和、形态学及革兰氏染色(见附永A)鉴定确认为野油菜黄单胞杆菌疮痴致病变种(anthamonascapestrispv.vesicaoria)后直接用于接种或扩繁备用。6.3.2接种体繁殖在接种前对辣概疮痴病菌接种体进行繁殖,为保证菌株活力,病组织在水中磨碎,滤去粗的植物组织,离心后用下面浓缩细菌浮液针刺接种辣粮组织,从发病后新病斑上分离、紫殖,也可将分离纯化的菌株接种于健康辣椒叶片上,发病后再从接种的组织上分离,6.4致病性测定6.4.1接种期与接种浓度2 DB37/T 2275—2013浓度为180g/mL的氯毒素后培养1h。细菌记数,用细胞悬浮TE将细菌浓度调到5×108CFU/mL。6.4.2接种方法利用1Ⅲ注射针对健康辣椒叶片表皮厚的部位组织进行穿剃接种,6.4.3接种后管理接种后将辣椒置于保湿桶内保湿3d,温度15℃30℃,第4d揭盖,夜间保湿,第8d调查发病情况。6.4.4辣椒疮痴病致病性测定辣椒疮痴病菌与附录性资料A中病害症状有关,该病害发生与辣概疮痴病菌存在有关:从病组织中分离获得该病菌纯培养,观察其生物学形状、理化性状及菌体形态学特征,然后将培养的菌种接种于健康辣概叶片上,诱发产生典型辣概疮痴病症状,从接种后发病叶片上,再分离获得纯的辣椒疮

文档评论(0)

consult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consult

认证主体山东持舟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IP属地山东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70100MA3QHFRK5E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