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
糖代谢-3-生物氧化;第四节 生物氧化;一、氧化还原电势:;能斯特方程计算电极在溶液中的电极电势:
En = E0 + RT/nF · ln [电子受体]a
[电子供体]b
En ——电极势; E0 ——标准电极势
R——气体常数; T——绝对温度;
n——氧还反应价数; F——法拉第常数
标准电势( standard potential):
氧还电对在标准条件下(PH=0、25C?、1atm、电子供受体浓度为1mol/L)的氧化还原电势。 ?0 或 E0 表示
pH = 7时的标准氧还电势: ?0’或 E0’
标准电势越高的氧还电对越倾向于获得电子
;2 电势和自由能、平衡常数的关系:
自由能的变化代表着氧还体系转移电子的能力
?G0’= - n F ?E0’
n —— 氧化还原反应传递电子数目;
F —— 法拉第常数(23062cal / V mol)
?E0’ —— 受体系统和供体系统标准电势之差;二 电子传递过程和呼吸链:;2 电子传递链(呼吸链)的组成; 呼吸链组成;(1) NADH-Q还原酶(复合体I ):;(2)CoQ(泛醌):脂溶性辅酶,电子传递枢纽; NADH + CoQ(氧化型)复合物I NAD+ + QH2( 还原型)
?E0 = 0.36V, ?G0 = - 69.5KJ/mol
足以合成一个ATP分子。
(3)琥珀酸- Q还原酶(复合体II) :
是镶嵌于线粒体内膜的酶蛋白,琥珀酸脱氢酶是其成员。
辅基: FADH2 ? Fe·S簇(2 Fe·2S、3 Fe·3S、4 Fe·4S)
? CoQ ? · · · · · ·
自由能变化(?G0 = - 2.9KJ/mol)不足以合成ATP。
;(4)细胞色素还原酶(complex III):;(5)细胞色素C(cyt c):;(6)细胞色素氧化酶(complex IV);3 电子传递的抑制剂:; NADH+H+;1分子O2还原成水,是一个4电子转移的过程。
CoQ(在膜内流动)和Cyt c(在内膜的外表面扩散)是可流动的氢或电子传递体
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由氧生成水的反应是不可逆的,各递体的顺序不可颠倒
一对电子从NADH到O2分子,经历3个ATP 合成部位,产生2.5个ATP;
一对电子从FADH2到O2分子,经历2个ATP 合成部位,产生1.5个ATP。;三 氧化磷酸化作用 (oxidative phosphorylation);2. 氧化磷酸化作用的机制
(1)三种假说:
化学偶联假说(chemical coupling hypothesis)
产生高能共价中间物。 ? 没有证据
构象偶联假说(conformational coupling hypothesis)
内膜蛋白构象变化形成一种高能形式,恢复原来构象过程中合成ATP。 ? 没有有利证据
化学渗透假说(chemiosmotic hypothesis)
1961,P. Mitchell提出
电子传递驱动H+外排,跨线粒体内膜的H+梯度再驱动ATP合成( H+ 回流)。 ? 已有许多证据;(2) 质子梯度( proton gradient)的形成:
一个质子逆电化学梯度跨过线粒体膜的自由能变化为:
?G = 2.3 RT · [PH内 – PH外] + ZF ??
R —— 气体常数; T —— 绝对温度;
Z —— 质子上的电荷(包括符号);
F —— 法拉第常数; ? ?—— 膜电位差
PH内 PH外 ,H+ 由膜内向膜外转移,膜电位差? ?为正(外正内负),所以 ?G 0。是需能过程。
H+离子的转移(外排)与电子传递链上三个复合体有关:
co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气管插管的操作流程.ppt
- 气缸电磁阀之气动基础.ppt
- 气象电码讲座分析.ppt
- 气道管理及氧疗最终版.pptx
- 氢氧化钠与碱金属元素.ppt
- 氢氧化铜的制备x.ppt
- 氧化还原滴定曲线..ppt
- 氧化铝和氢氧化铝的性质.ppt
- 氧原子H2OO2H2水通电分解的微观示意图小明说.ppt
- 水、电解质代谢紊乱钾代谢紊乱.ppt
- 难点详解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同步练习试题(含详细解析).docx
- 难点详解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评练习题(解析版).docx
- 难点详解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评练习题(解析版).docx
- 难点详解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专题训练试题(详解版).docx
- 难点详解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详解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评试卷(附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详解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同步测评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 教学课件怎么交付.ppt
- 难点详解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试卷(含答案详解).docx
- 难点详解人教版8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练习题(含答案详解).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