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5.3)--笔尖上的中国之柳公权.ppt

  1.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柳公权(778年-865年) 柳公权,字诚悬。京兆华原(今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朝中期著名书法家、诗人,兵部尚书柳公绰之弟。 柳公权二十九岁时进士及第,早年曾任秘书省校书郎,并入李听幕府。于穆宗、敬宗、文宗三朝官居侍书。共历仕七朝,官至太子少师,封河东郡公,以太子太保致仕,故世称“柳少师”。咸通六年(865年),柳公权去世,年八十八。获赠太子太师。 柳公权的书法以楷书著称,初学王羲之,后来遍观唐代名家书法,吸取了颜真卿、欧阳询之长,溶汇新意,自创独树一帜的“柳体”,以骨力劲健见长,后世有“颜筋柳骨”的美誉。与颜真卿齐名,人称“颜柳”,又与欧阳询、颜真卿、赵孟頫并称“楷书四大家”。 传世碑刻有《金刚经刻石》、《玄秘塔碑》、《神策军碑》《冯宿碑》等,行草书有《伏审帖》、《十六日帖》、《辱向帖》等,另有墨迹《蒙诏帖》、《王献之送梨帖跋》传世。 《玄秘塔碑》 《玄秘塔碑》,是唐会昌元年 (841年)由时任宰相的裴休撰文,书法家柳公权书丹而成,为楷书书法作品。现今保存于西安碑林第二室。《玄秘塔碑》共28行,每行54字。其结体紧密,笔法锐利,筋骨外露,阳刚十足,字迹如刀刻一般,且笔画粗细变化多端,风格特点显著。《玄秘塔碑》为柳公权书法创作生涯中的一座里程碑,标志着“柳体”书法的完全成熟,历来被作为初学书法者的正宗范本,对后世影响深远。 《玄秘塔碑》特点: 其一,有如截铁,圭角分明,方折峻整,别具特色。横轻竖重,短横较粗壮,长横格外瘦长,起止交代清楚。竖画顿挫有力,行笔挺劲舒长。撇画较锐利笔势修长。捺画粗重,用笔干净利落,与撇画形成鲜明的对比。 其二,点画多样,变化丰富,别具一格。以“点”论,就有圆点、方点、短横点、横折点诸种;以竖”论,或圆起圆收、或圆起而露锋尽势;以“横”论,大多方起圆收;以“撇”论,有长长的兰叶撇,有短促的利剑撇,更有别致的回锋撇。 《神策军碑》 《神策军碑》全称《皇帝巡幸左神策军纪圣德碑》,唐武宗会昌三年(公元843年)立于皇宫禁地,碑石大小不明,崔铉撰文,柳公权书。碑文记录了回纥汗国灭亡及安辑没斯来降等事,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 《神策军碑》其书法结构严整,充分体现了“柳体”楷书骨骼开张、平稳匀称的特点,加之此碑刻工精良,拓本与真迹无异,故后世奉为柳书代表作。 《神策军碑》 《蒙诏帖》 《蒙诏帖》 ,又名《翰林帖》,大字行书,计7行,27字,是柳公权写的一通信札,信札的大意是说自己年老体衰,能力有限,虽然有个闲官职位,可也不能为别人办什么大事,请谅解自己的难处。 ?此帖气势磅礴,痛快酣畅,浑莽淋漓,意象恢宏,极具虎啸龙吟、吞吐大荒的气派,其结体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纵势,而是因形而变,依势而化,或长或短,或大或小;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取正势,而是欹侧多姿,险绝有致,不拘常规,放浪形骸,极少唐朝森严法度的束缚。 其用笔也不像柳体楷书那样铁骨铮铮,耿介特立,而是有刚有柔,有骨有肉,或方或圆,或露或藏,粗不臃肿,细不纤软,线条以中锋为主,饱满圆厚,笔墨控制得恰如其分。 《蒙诏帖》

文档评论(0)

185****857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热爱教育,专注于教育领域创作与分享。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