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刹海市》创作背景及文学赏析
《罗刹海市》是清代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作品描写了一个虚无飘渺的国家,那里的人以丑为美,完全是一个颠倒过来的世界,此篇乃愤世嫉俗之文章,作者巧借醉乡以指桑骂槐,旁敲侧击。
创作背景
蒲松龄为了功名,从少年英姿考到双鬓斑白,屡试不第,满腔郁愤积与胸中不得泄,化为了《聊斋志异》奇文五百篇。在这部伟大的著作中,怨、恨、愤等处处可见,他的苦闷心态正是封建时代落魄文人的典型:对现实世界不满,充满了怨恨,但又抑制不住羡慕之情,内心难以平衡。
所幸蒲松龄的苦闷虽由落魄而发,却不以落魄为止,他在奇光异彩的《聊斋志异》中,为自己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理想王国。《罗刹海市》是展现蒲松龄理想王国构架的代表篇目。
文学赏析
作者在这个故事里描述了两个国度:一个是罗刹国,一个是龙的国度。故事中还刻画了一个飘洋过海游历了两个国度而最后回归故土的人物——马骥。
罗刹国是明清时期对(俄)罗斯的音译旧称,不过这里是一个虚拟的国度。在这个国度里美丑颠倒,越丑越是担任高官要职,掌管朝政;越是美,越被看成妖怪。“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因此,越是不怕丑化自己的面目,就越是能得到重用,越是能取得高官厚禄。在这个国度里,容不得美的存在,墙是黑色,舞女貌如夜叉,音乐“腔拍恢诡”。马骥以煤涂面,则人以为美,他唱靡靡之音,则“王大悦”。这是作者对当时社会现实的揭露与讽刺,表现了作者心中的愤懑与不平。
在龙的国度里,一切与之相反。这里的一切都是美好的。这里环境优美,光明澄沏;这里人物美,宫殿美,花美、树美、鸟美,更为重要的是这里政治清明。这里重用的是贤士,看重的是文才,君仁臣忠,夫义妻贞。这毫无疑问是作者理想的寄托。作者一生郁郁而不得志,抱旷世之才,而屡试不中,所以他在“异史氏曰”中感叹万端,说这种理想只能“于蜃楼海市中求之耳”。
贯穿故事始终的人物马骥也是刻画得十分成功的。作者在刻画这个人物形象时不仅充分利用了故事情节和人物所处的故事环境,而且还利用了议论。
故事一开始在介绍人物时,突出了三个方面:一是“美丰姿”,一是“喜歌舞”,一是有文才,这三点都为后面情节的发展埋下了伏线。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作者借马父之口插入了一段议论:“数卷书,饥不可煮,寒不可衣”。这就使得马骥在向求厚利而不求功名的方向发展。他到罗刹国后,遇到的是一个“所重不在文章,而在形貌”的环境。开始他奇怪,惊异,但是渐渐地在他身上出现了“以煤涂面作张飞”的行为。这不是偶然的,他已经在接受丑的影响,这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所以,当执戟郎劝他丑化自己的面目而去达到受重用、取“厚禄”的目的时,虽然他口头上不同意,而实际上还是这么干了。
那么,前面所引的一句议论实际上就是马骥这时行动的思想基础。因而他接着也“效自锦缠头,作靡靡之音”,也以丑为美了。前面介绍他的“美丰姿”被否定,而他的“喜歌舞”在这里却派上了这样的用场。幸而遭人议论与被孤立,他才没有向更深处滑去,又幸而他碰上了去龙宫的机会,才使他得以对自己进行一次再否定。在龙宫,被他父亲说为“饥不可煮,寒不可衣”的文才得到重视,使他的名字“噪于四海”,也使他的精神为之振奋。
在这一切都是美好的环境里,马骥的心灵似乎也得到了净化。作者借龙女之口又发表了一段议论,表达了对人生的感叹,从更高的角度阐述了真正的爱情的含义。这一段议论促使马骥这个人物形象向更为丰满的方向发展。马骥十分珍惜他和龙女的爱情,他为之守义抚儿,对龙女念念不忘,情深意切。
但是,马骥的未来如何,作者没有说。马骥回到了现实之中,现实是什么呢?异史氏曰:“花面逢迎,世情如鬼。嗜痂之癖,举世一辙”。蜃楼虽然可见,海市却是难寻,这些作者就都留给读者自己去想了。
后世影响
刀郎创作歌曲《罗刹海市》歌名和内容来自清代作家蒲松龄创作的短篇小说《聊斋志异·罗刹海市》,这首歌从歌名到歌词,再到编曲、演唱风格,都极具个性化和神秘色彩,引起了听众的热烈解读,也极大激发了网友们的想象力,歌曲的歌词隐喻诙谐幽默,曲调复古婉转,接地气,受到大众的欢迎。
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年6月5日-1715年2月25日),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洪山镇蒲家庄)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中国清初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除《聊斋志异》外,蒲松龄还有大量诗文、戏剧、俚曲以及有关农业、医药方面的著述存世,总近200万言。
蒲松龄生前,《聊斋志异》已引起周边人们的兴趣。《聊斋志异》刊行后,遂风行天下。在其后一个时期里,仿效之作丛出,造成了志怪传奇类小说的再度繁荣。许多篇章不断被改编为戏曲、电影、电视剧,影响是深远的。《聊斋志异》还很早便走向了世界,蒲松龄为中国、为世界创造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