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连云港大村遗址出土的两字钱文.docxVIP

江苏连云港大村遗址出土的两字钱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江苏连云港大村遗址出土的两字钱文 在风景如画的松花江下,要塞村的废墟现在是100000平方米。高出地面1至3米。1960年以来这里曾先后发现过新石器时代、西周和汉代的遗物。1983年11月27日花果山乡新村农民李成花在该遗址南部挖出一罐窖藏的“半两”铜钱。其位置东北距大村海清寺塔350米(《连云港市海清寺阿育王塔文物出土记》,《文物》1981年7期);西南距西汉时期的简牍出土处200米(《江苏连云港市花果山出土的汉代简牍》,《考古》1982年5期)。连云港市博物馆闻讯,随即派员清理,结果如下: 据现场调查,盛放铜钱的陶罐,口距地表0.7米。考古人员到现场时,罐已被毁,仅余口沿残片等。 这批窖藏的半两钱,共计83市斤(零星遗失或搬运损耗未计在内)。经整理主要有六式: Ⅰ式:重3.2克,直径2.3厘米,厚0.095厘米,有细廓,方穿长0.75、宽0.7厘米,下作三道垂直的竖划阳文。自右向左递次短小,间距0.15厘米,上下不接廓。 这种方穿下带三竖纹的四铢半两,乾隆十五年《钦定钱录·卷三·四》录有一品,径1.8厘米,方穿长0.35×0.4厘米,穿下三竖平行左倾。释文为:“右一品为三竖文半两钱,《洪志》(即南宋洪遵《泉志》——编者)曰:‘封氏《封氏闻见记》云:半两钱,有穿下三竖文者’。”可见,这种穿下三竖的半两钱,早在唐代已为学者注意。 《古钱大辞典》上编在《圆钱类·五画》第二二六、二二七页各录有一品,皆为穿下三竖纹者。一为直径2.3厘米,一为直径2.1厘米,方穿半两钱文及三竖纹皆不如此次大村窖藏所出的规整。有人曾以为这种刻划“乃后时改刻”,此次窖藏出土可证此说之讹。王献唐先生在《货币通考》一书中则认为是“类纪范次”。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穿上(下)带三竖纹的四铢半两在一个地区出土较多,而一竖、二竖者却十分罕见,果为“类纪范次”所标,则不见一竖、二竖,似难解释。如《古钱大辞典·圆钱类》在《半两》的“结论”中说,“……海州许桂林,其兄乔林,丁卯举人,有半两从 Ⅱ式:重3.2克,直径2.5厘米,方穿,长0.9、宽0.85厘米、厚0.08厘米。无廓,穿下有一“I”字形阳文纹饰,笔划粗壮宽厚达0.21厘米,钱文字体大,阳文高露达0.12厘米。笔划有省累,“两”字下半的“ Ⅲ式:重2.1克,直径2.4、厚0.09厘米,方穿长0.75、宽0.7厘米。穿上有一短竖阳文,长0.18厘米。面周有细廓。钱文字体方正,“两”字下半的“ Ⅳ式:重2.3克,直径2.35厘米,厚0.095厘米,有外廓,方穿长0.7、宽0.75厘米,穿下隐约可辨一横。钱文字体工整清楚,布白停匀。 V式:重2.4克,直径2.35厘米,厚0.1厘米。有细外廓,方穿较大,长0.9、宽0.95厘米,钱文清晰而高露,字体较Ⅳ式瘦而长。“两”字下半的“m”内各写作一短横。 Ⅵ式:重3克,直径2.4厘米,厚0.1~0.12厘米,无廓。方穿长0.9、宽0.9厘米,钱文字体略长而流漫,不如他式规整。 大村遗址出土的这一批窖藏半两钱中,无一枚秦半两、八铢半两、五铢等其他种类、时代的钱币。从目前已公布的材料看,四铢半两钱这样集中地窖藏,数量如此之多,是十分罕见的。 83市斤重的四铢半两钱,包括锈蚀和遗损的部分在内,约88市斤,14660多枚。直径大小在2.3~2.5厘米之间,方穿大小在0.7×0.7厘米至0.95×0.95厘米之间,重量在2.3克至3.2克之间,厚度在0。08~0.12厘米之间。未见榆荚半两钱。钱文大多规则,笔划无明显特殊的增减。钱面多无廓或有极细的廓。不见在方穿上下重出半两或刻有“明匕”字样的品类。钱背皆平滑,无隐作凹文或其他明显的变异。一部分钱的质地中杂有铝铁的成分,也明显可辨。 综上所述,这批窖藏的四铢半两应为文帝五年夏四月除盗铸钱令以后的民间泥范所铸,又据《汉书·食货志》所载,贾谊曾谏除盗钱令:“法使天下公得铸钱,放杂以铅铁者,其罪黥。然铸钱非殽杂为巧,则不可得赢,而殽之甚微,为利甚厚。夫事有召祸而法有起奸;今令细民人操造币之势,各隐屏而铸作,因欲禁其厚利微奸,虽黥罪日极,其势不止……”这批杂有铅铁的四铢半两钱,可能与此有关。 大村遗址所在的云台山,旧称郁州,康熙五十一年以前,在大海中。《汉书·地理志》载:“东海郡……朐,秦始皇立石海上以为东门阙,有铁官。”这样一个孤悬海外的山上,出现数量如此多的钱币窖藏,当与这里的早期盐铁经济有关。如《史记·货殖列传》所云:“彭城以东东海……有海盐之饶……”。四铢半两在古海州地区的出土非此一例,除了前面所述的许乔林外,《古钱大字典》也称:“海州庚申举人乔绍侨,字东里,有半两钱,大如中半两。” 对于文帝“法使天下公得铸钱”(《汉书·食货志》),以“四铢为法钱”(王献唐《汉唐货币通考》)以后,旧钱,即秦半两、八铢半两以及五分荚钱等的使用问题,因为史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