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阿房宫赋》《六国论》.docVIP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阿房宫赋》《六国论》.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教材回扣十一 《阿房宫赋》《六国论》 活动一 《阿房宫赋》基础梳理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①各抱地势,钩心斗角 各用心机,互相排挤 ②齐楚之精英 (事物)最重要、最好的部分;出类拔萃的人 ③可怜焦土 值得怜悯;怜悯;(数量少或质量坏到)不值得一提 答案: ①宫室结构的参差错落,精致工巧 ②金玉珍宝等物 ③可惜 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词语 例句 意义或用法 (1)毕 ①六王毕,四海一 ②群贤毕至(《兰亭集序》) (2)复 ①复道行空 ②于是项伯复夜去(《鸿门宴》) ③便复在旦夕(《孔雀东南飞并序》) ④山重水复疑无路(《游山西村》) ⑤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师说》) ⑥昭王南征而不复(《左传》) (3)取 ①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②青,取之于蓝(《劝学》) ③今入关,财物无所取(《鸿门宴》) ④南取汉中,西举巴、蜀(《过秦论》) ⑤窃为大王不取也(《鸿门宴》) ⑥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孔雀东南飞并序》) ⑦留取丹心照汗青(《过零丁洋》) 答案: (1)①动词,完结,指为秦国所灭 ②副词,全都,全部 (2)①形容词,双层的、夹层的 ②副词,又 ③动词,回答、回复 ④动词,重复 ⑤动词,恢复 ⑥动词,回来 (3)①动词,夺取 ②动词,提取 ③动词,掠取 ④动词,攻下,夺取 ⑤动词,采取 ⑥动词,同“娶”,娶妻 ⑦助词,表动态,犹“着” 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并解释。 例句 活用类型及释义 ①长桥卧波,未云何龙 ②复道行空,不霁何虹 ③朝歌夜弦 ④鼎铛玉石,金块珠砾 ⑤谁得而族灭也 ⑥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⑦骊山北构而西折 ⑧辇来于秦 ⑨朝歌夜弦 ⑩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 ?六王毕,四海一 ?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答案: ①名词作动词,出现云/出现龙 ②名词作动词,出现彩虹 ③名词作动词,吟唱/弹奏 ④名词作动词,把宝鼎看作……/把美玉看作……/把黄金看作……/把珍珠看作…… ⑤名词作动词,灭族 ⑥名词作动词,变为焦土 ⑦名词作状语,向北/向西 ⑧名词作状语,乘辇车 ⑨名词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 ⑩动词作名词,“收藏”“经营”都指金玉珍宝等物 ?数词作动词,统一 ?意动用法,以……为鉴 4.指出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并指出标志词。 例句 句式特点(请指出标志词) ①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 ②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 ③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④明星荧荧,开妆镜也 ⑤戍卒叫,函谷举 ⑥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 答案: ①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非……也 ②判断句 标志词:者……也、非……也 ③判断句 标志词:也 ④判断句 标志词:也 ⑤被动句 标示词:举(被攻占) ⑥状语后置句 标志词:于 5.补写出下面文化常识的空缺部分。 (1)妃嫔媵嫱,王子皇孙 “妃”指 ,或太子、王侯的妻;“嫔”和“嫱”都是古代宫廷中的一种女官,实即皇帝的妾,地位比“妃”要低;“媵”是古代统治阶级嫁女时随嫁的人(陪嫁的侍女),也可能成为嫔、嫱。 (2)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锱铢:古代的 单位,一锱等于六铢,一铢约等于后来一两的二十四分之一。锱、铢连用,极言其细微。 (3)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 “人”即“民”,唐代为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改“民”为“人”。 学生用书第30页 所谓避讳,即遇到与君主、尊长的名相同的文字就采用某种方法加以回避。避讳分两类: 和 。 指诗文中不直书在位甚至前朝某些君主及其亲属的名; 又叫私讳,即说话行文中,避免提到自己的父、祖名。 答案: (1)皇帝的妾 (2)重量 (3)国讳 家讳 国讳 家讳 活动二 《六国论》基础梳理 6.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例句 本字及意义 暴霜露 答案: “暴”同“曝”,暴露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义。 例句 古义 今义 ①思厥先祖父 父亲的父亲 ②可谓智力孤危 人认识、理解客观事物并运用知识、经验等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记忆、观察、想象、思考、判断等 ③其实百倍 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④至于颠覆 动词,表示达到某种程度;介词,表示另提一事 ⑤刺客不行 不可以,不被允许 ⑥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 真实的或虚构的用作讲述对象的事情,有连贯性,富有吸引力,能感染人;文艺作品中用来体现主题的情节 答案: ①泛指祖辈、父辈 ②智慧和力量 ③它的实际数量 ④到了,到达 ⑤不去行刺 ⑥旧事 8.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词语 例句 意义或用法 (1)兵 ①非兵不利,战不善 ②斯用兵之效也 ③而秦兵又至矣 ④草木皆兵 (2)得 ①此言得之 ②小则获邑,大则得城 ③则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④吾得兄事之(《鸿门宴》) ⑤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⑥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文档评论(0)

东郭先生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