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隋书经籍志》对《汉书艺文志》的继承与超越.docxVIP

《隋书经籍志》对《汉书艺文志》的继承与超越.docx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隋书经籍志》对《汉书艺文志》的继承与超越 《隋唐经志》记载“马史、方书、王志、罗志”。 《汉书·艺文志》是在刘歆《七略》基础上完成的:“歆于是总群书而奏其《七略》……今删其要,以备篇籍。” 当然,四部分类并非《隋书·经籍志》首创。在此之前,荀勖著《中经新簿》,就把书籍分为四部:“一曰甲部,纪六艺及小学等书;二曰乙部,有古诸子家、近世子家、兵书、兵家、术数;三曰丙部,有史记、旧事、皇览簿、杂事;四曰丁部,有诗赋、图赞、汲冢书。” 《汉书·艺文志》属于目录的草创阶段,还存在体例不纯的问题。《隋书·经籍志》避免了这个不足,书名的著录方式整齐划一,注体保持一致,体例更为统一。 孟、梁丘情形 《汉书·艺文志》书名的著录方法,有人曾归纳为六种:一为先著书名篇数而后系撰人者,如《易经》十二篇,施、孟、梁丘三家即是。二为先著撰人而后系书名篇卷者,如刘向《五行传记》十一卷。三为仅著书名篇卷而不录撰人者,如《荆轲论》五篇。四为即以撰人为书名径系篇卷者,如《陆贾》二十三篇。五为以撰人的官爵为书名,径系篇卷者,如《太史公》百三十篇,《平原君》七篇。六为加文体于撰人后,即以书名而系以篇卷者,如《屈原赋》二十五篇。 《隋书经籍志》注后 《汉书·艺文志》各书名下,有的有注;有的无注;有注的大致又有五种不同的注体:(1)注撰人,如《急就》一篇,注称:“元帝时黄门令史游作。”(2)注内容,如《周政》六篇,注称:“周时法度政教。”(3)注篇章,如太史公百三十篇,注称:“十篇有录无书。”(4)注真伪,如《伊尹说》二十七篇,注称:“其意浅薄,似依托也。”(5)注附录,如《鲍子兵法》十篇,注称:“图一卷”。 《隋书·经籍志》在各书书名下,也有小注,如:《礼记音》二卷(宋中散大夫徐爰撰。梁有郑玄、王肃、射慈、射贞、孙毓、缪炳音各一卷,蔡谟、东晋安北谘议参军曹躭、国子助教尹毅、李轨、员外郎范宣音各二卷,徐邈音三卷,刘昌宗音五卷,亡。) 《汉书·艺文志》虽开创了“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的传统,却没能完全反映当时的学术状况,如汉武帝建元五年(前136)设立五经博士,奠定了儒家经典的尊贵地位时已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汉书·艺文志》却仍然以“六艺”标目,“《汉志》无类可隶,遂杂置之《孝经》中。” 《隋书经籍志艺文志》“礼”的变化情况,各有侧重 《隋书·经籍志》四部加上佛经、道经,共收录书籍6520部,56881卷,这是一个非常可观的数字,书籍数量大大超过了《汉书·艺文志》的13269卷。这固然是时代学术繁荣的反映,但能否客观反映出这个趋势,却因各人才力的不同而不同。从《隋书·经籍志》著录的书籍中,可以看出学术的动向。《隋书·经籍志》的经、子二部直接承《汉书·艺文志》而来,“其经、子两部小序,并依仿《汉志》,凡所论说,不能出刘、班范围。” 《隋书·经籍志》“经部”对应《汉书·艺文志》的《六艺略》,并增加了纬书类。从上表中,我们可以看到《隋书·经籍志》著录书籍的增长情况:数量增长最多的是礼类,竟增长了16倍;其次是纬书类,增长了13倍,再次是诗类,增长12.6倍,其它各类都有了不同程度地增加。“礼类”的激增说明儒家的“礼”愈发得到强化,而纬书类的剧增更是儒家学说被神话的结果,以纬书解经的趋向愈发盛行。从这类书籍数量的变换中,客观上反映了经学的发展,由汉代所确立的“独尊儒术”,将儒学视为指导思想,使儒学的发展受到统治者的保护,具有强烈的发展后劲,虽然经过玄、佛、道的猛烈冲击,却依然长盛不衰,表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再看子部。 《隋书·经籍志·子部》与《汉书·艺文志》子目有着较大的变动,阴阳类、蓍龟类、杂占类、形法类、房中类、神仙类消失了。历史上,它们曾经兴盛一时,但随着时代的发展,已经不再盛行,于是退出了历史舞台。医经类、经方类则合并为医方类,数量增长14倍,反映了这一时期医学的长足发展。 而史部的开创更反映出魏晋时期史学的发达。《汉书·艺文志》没有看到史部发展的趋势。“《汉书·艺文志》无史名,《战国策》、《史记》均附见于《春秋》。” 《尚书》的传承 在记载学术史的过程中,《隋书·经籍志》虽承《汉书·艺文志》而来,却也有自己的特色。它尤其注重学术的传承情况,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勾勒出学术的演变过程,如:“《书》之所兴,盖与文字俱起。孔子观《书》周室,得虞、夏、商、周四代之典,删其善者,上自虞,下至周,为百篇,编而序之。遭秦灭学,至汉,唯济南伏生口传二十八篇。又河内女子得《泰誓》一篇献之。伏生作《尚书传》四十一篇,以授同郡张生,张生授千乘欧阳生,欧阳生授同郡倪宽,宽授欧阳生之子,世世传之,至曾孙欧阳高,谓之《尚书》欧阳之学。又有夏侯都尉,受业于张生,以授族子始昌,始昌传族子胜,为大夏侯之学。胜传从子建,别为小夏侯之学。故有欧阳,大、小夏侯三家并立。讫汉东京,相传不绝,而欧阳最盛。初,汉武帝时

文档评论(0)

ss_account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专注于文档制作,提供高质量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