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三讲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中)第二篇章西汉的强盛汉武帝如何解决王国问题?选必一·第5单元·第15课中国古代货币的演进历程:(1)夏朝:海贝,骨头、石头做成的仿制贝。(2)商朝后期:开始出现铜铸币。(3)春秋战国:各国使用多种样式的铜铸币。(4)秦朝:在圜钱的基础上将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钱(秦半两)。(5)汉朝:汉武帝将铸币权收归中央,铸造五铢钱原因①货币制度混乱;②私铸钱现象十分严重;③通货膨胀影响民生;④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影响:①统一了货币发行,加强了中央集权;②有利于稳定社会金融秩序;③有利于经济的发展;④有利于增加中央政府的收入。(2022·天津·统考高考真题)汉武帝时期,“以均输调盐铁助赋”,国家财政收入增加;但武帝常年对外用兵,还前后巡游二十余次,仅一次巡游“所过赏赐,用帛百余万匹,钱金以巨万计”。这一时期国家财政没有得到根本好转,主要是由于( )A.朝廷过度干预经济 B.国家经济资源枯竭C.盐铁官营不合时宜 D.只重开源未能节流【答案】D【详解】据题意可知,虽然汉武帝通过均输平准、盐铁官营等措施增加了财政收入,但这一时期由于对外用兵和汉武帝的巡游,依然造成了财政问题,说明汉武帝时期注重了开源,但并没有重视节流,D项正确;国家财政没有根本好转的原因是不重视节流,而不是朝廷过度干预经济和经济资源枯竭,排除AB项;就当时的情况来说,盐铁官营并不算是不合时宜,排除C项。故选D项。(2020·全国·统考高考真题)下图为不同时期的部分货币,据图可知,其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是A.铸铁技术的进步 B.商品交易的需要C.审美观念的不同 D.国家统一的推动【答案】B【详解】商周的贝币、春秋战国的布币和汉代的五铢钱都是当时流通的货币,在形制方面都体现出便于携带的特征,这种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动的顺利进行,说明这些货币形制是商品交易活动过程中不断选择的结果,B正确;商周货币是贝壳,春秋战国布币是青铜货币,不属于铸铁货币,排除A;题干设问中要求的是“形制变化的共同原因”,要求寻找同一性,C选项中的“审美观念不同”强调的是差异性,排除;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国家并不统一,排除D。三、思想上:罢黜百家、独尊儒术(1)措施:①任用儒生为官②设五经博士、兴办太学(2)实质:思想专制(3)作用:积极:儒学成为我国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巩固国家统一消极:不利于文化的多样性 同样是统一思想,谈谈汉武帝与秦始皇的做法。VS秦始皇的统一思想是不要人民读书,他的手段是刑罚的裁制;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诱引。结果,始皇失败了,武帝成功了。 ——顾颉刚外儒内法完成思想的统一是巩固统一多民族的必然选择武帝并非纯用儒术,而是广泛吸纳法家思想和手段,外儒内法。“霸王道杂之”是西汉政治的本质特点。汉武帝解决了国内问题后,放眼四周。凭借三次较大规模的战争夺取阴山以南和河西走廊的大部,设立酒泉、武威、张掖、敦煌。选必三·第1单元·第1课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三)形成:秦汉1. 秦:建立大一统国家——推崇法家2. 汉初:无为而治——为巩固大一统局面,尊崇儒术(1)主张/内容及原因:①“春秋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②“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加强君权和限制君权的需要③“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巩固君权稳定统治秩序的需要(2)特点:董仲舒的新儒学使儒学神学化、官方化(3)影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封建统一多民族文化格局形成,儒家思想从此成为2000多年来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2022·辽宁·统考高考真题)《史记》《汉书》《后汉书》等文献中常见有“四海之内”“六合同风”“九州共贯”“方内安宁”“日月所照”等类似表述。这反映了汉代(???)A.边疆治理趋于完善 B.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C.“大一统”的政治理念 D.“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答案】C【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史记》《汉书》《后汉书》等历史文献中经常出现“六合同风”“九州共贯”等歌颂国家统一的表述,反映了汉代重视“大一统”的政治理念,C项正确;“四海之内”等表述并未体现边疆治理的发展与完善,排除A项;材料不能说明汉代地方行政制度有所发展,排除B项;“四海之内”等说法并未强调“华夷之辨”的思想意识,排除D项。故选C项。(2021·北京·高考真题)祝岁习俗古已有之。《诗经》云:“称彼兕觥(酒杯),万寿无疆。”汉代岁首,皇帝“大朝受贺”“百官受赐宴飨”。民间亦在岁首祭祀,其时全家依次列坐,向家长敬酒祝寿。该习俗A.出现于战国并兴盛于汉代 B.体现礼仪教化与伦理秩序C.植根于我国古代商业文明 D.仅是官方举行的庆祝仪式【答案】B【详解】由材料可知,祝岁习俗由来已久,从皇帝到普通百姓都很重视,通过举行各种仪式来体现对君主或长辈的敬意与美好期盼,体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