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名著阅读
一、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各题。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论语·里仁》)
子曰:“君子谋道不谋食。耕也,馁①在其中矣;学也,禄在其中矣。君子忧道不忧贫。”
(《论语·卫灵公》)
【注】①馁:饥饿。
1.上述材料体现了儒家__________的思想,孔子弟子__________(人名)箪食瓢饮,是其践行者。
2.结合材料,谈谈你对“君子忧道不忧贫”的理解。
二、根据《论语选读》所学,结合下面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矣。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孟子·公孙丑章句上》
1.概括孟子的中心论点。
2.根据材料谈谈孟子的思想与孔子的“性相近也,习相远也”有何不同。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
(《论语·季氏》
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
(《论语·子路》)
哀公问曰:“何为则民服?”孔子对曰:“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
(《论语·为政》)
1.“友善柔”的意思是 。“举直错诸枉”中的“枉”解释为 。
2.结合以上材料,谈谈孔子“正直”观念的意义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唯上智与下愚不移。《论语.阳货》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论语.公冶长》
1.材料一中“上智”的意思是________;材料二中有一个成语______。
2.结合上述材料,阐述孔子的“愚智”观。
五、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论语·学而》)
材料二: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
(《论语·宪问》)
材料三:
子张问崇德①,子曰:“主忠信,徙义②,崇德也。”
(《论语·颜渊》)
【注】①崇德:提高道德修养的水平。②包咸注:“徙义,见义则徙意而从之。”
1.材料一中的“文”意指______,材料二中的“被发左衽”意味着________。
2.根据以上材料,概括孔子关于“信”的论述,并作简要评价。
参考答案:
一、1.???? 安贫乐道???? 颜回
2.①君子要有社会责任感,应担心的是“道”能否推行而非一己衣食好坏,不应“忧贫”。②君子志于道而学,不以“禄”为目的;但在实现道义的过程中,“禄”亦在其中,自然会满足基本生存需求,因此无需“忧贫”。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概括材料内容,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由“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可知,孔子厌恶哪些追求物质享受的人,认为君子谋求的是道而不去谋求衣食,担忧是否能学到道,不担忧贫穷,故体现了安贫乐道的思想。
“箪食瓢饮”一词出自《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其中,“回”指的是“颜回”。
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材料内容,个性化阅读的能力。
君子要有社会责任感:“君子忧道不忧贫”,人生的终极目标,是谋道还是谋食,这是一个不容回避的选择。选择不同,人生就不同。孔子主张的“道”,指的是立身行事、治国安邦之道。他曾说过:“朝闻道,夕死可矣。”意思是如果能体会到道的妙处,就算是立即死去也毫无遗憾,可见道在他心目中的重要性。在孔子看来,人生在世,应该追求的是道。应担心的是“道”能否推行而非一己衣食好坏,不应“忧贫”。
君子志于道而学,君子忧道无需忧贫。“学也,禄在其中矣”,学习,往往得到俸禄。君子向学向道,不以“谋食”为目的,要以“求道求仁”为理想。但是当“道”得以实现的时候,“禄在其中矣”,自然就会满足基本的生存需要,因此无需“忧贫”。
参考译文:
孔子说:“读书人立志于追求真理,但又以穿破衣、吃粗糙的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