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论大足石窟的艺术特色
摘 要:大足石窟艺术是 “唐盛而宋不衰”的最好的例证。它具有三方面突出的典型性:宗教性与世俗性
的有机结合;艺术性与科学性的有机结舍;规划性与灵活性的有机结合 。它是遵循艺术创造规律、继承与创新
有机统一的成功范例,是合乎历史逻辑的自然发展产物,给我们以无比深刻而丰富的启示。
关键词:大足石窟;艺术特色
中图分类号 :J19,J31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oo8—4207(2005)0l一0057—03
对中国石窟艺术的评价,向来有 “唐盛宋衰” 样继续发扬着这种布道弘法的优势特色。白马寺
之说。但是,当我们面对大足石窟艺术的时候,就 的建造 ,便是最早的例证。
会 自然地发现这种说法的片面和无力!大足石窟 不管是在印度还是在中国,佛教信徒们都首
艺术正好是 “唐盛而宋不衰”的最好例证 。它所 先是乐于造像的,同时又总是谨于造像的。这充
表现出的丰富的审美观念、精彩而深邃的思想内 分体现在石窟艺术的造像 中,其主要的题材往往
容及 13臻成熟的技巧手段,闪烁着 中华 民族的智 都是严格遵照一定的规范模式而进行,归根结底
慧光芒,充分表现了 “中华民族囊括外来文化的 是以佛经为最高的规范准则。佛的眼、耳、口、鼻、
能力和创造才能”。 眉、髻以至华盖与莲座、身光与项光等等的创造,
通过深入细致、严谨求实的研究,我们发现大 都必须严格按照佛经文字而进行。
足石窟在以下三个方面具有相当突出的典型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认识和情感状
态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为了更好地使佛教与人
一 、 宗教性与世俗性的有机结合
们的具体生活情况密切相连,最大效果地发挥佛
佛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佛教作为一种意 教 “精神统照”的作用,佛教逐渐改变其高高在上
识形态,要想对人们产生较大的影响,就必须借助 的情形,在石窟造像方面大做文章,使呈现出来的
于相当的物化媒介材料。佛教在印度刚产生的时 物化艺术样式为大家所乐于接受。这便开始了佛
候,并不重视甚至是非常反对偶像崇拜的。但是, 教的13益世俗化和民族化的进程。吴焯先生说:
为了表现佛教徒们对始创者佛陀的敬仰之情,在 “世俗化的倾 向是佛教艺术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
早期的佛教礼拜中,还是经常用足印、莲花、塔以 然结果。’’ 。
及菩提树等象征物来代佛陀,后来才逐渐出现了 早期的石窟造像,外来风貌非常强烈,而北魏
对佛陀偶像的崇拜 。 孝文帝迁都洛阳以后的龙门石窟,造像便表现出
翻检文献,我们可以找到造像最能得福,造像 较为明显的走向中华民族的世俗化的倾向。汉化
最易成佛道的理论根据。譬如,佛教经典有云: 政策、太和改制等都在造像中有反映,终于形成了
“昔佛在世时,跋耆国王名优 阗,来至佛所,头面 “秀骨清像”的造型模式,这在西魏时代的莫高窟
礼合掌白佛言:世尊,若佛灭后,其有众生,作佛形 塑像里更是蔚成风气。经过北齐、隋及唐初的过
象,当得何福?佛告王日:若当有人,作佛形象,功 度,到盛唐的时候,人体造型上又开始追求肥硕之
德无量,不可称计,世之所生,不堕恶道。天上人 美,显现出一种明确的丰硕饱满的美学模式,是现
中,受福快乐。”… ‘m卜㈣佛教传播到中国,同 实中真、善、美的有机统一:雄浑,丰满,温柔,敦
收稿 日期:2004—07—0l
作者简介:龙红(1967一),笔名龙鸿,男,重庆人,重庆大学人文艺术学院副教授,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东南大学艺术学系博士研究生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