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S 65.02016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2358—2013亚洲飞蝗测报技术规范Rules for investigation and forecast technologyof the Asian migratory locust(Locusta migratoria migratoria Linnaeus )2013-08-01实施113-05-20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2358—2013前言本标准按照(B/T1.1一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农业部种植业管理司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植物保护站。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姜玉英、芦屹、李晶、王惠卿、黄冲、杨春昭、王振坤、朱晓华、陈蓉、沈浩。T
NY/T 2358—2013亚洲飞蝗测报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农区(亚洲飞蝗多发生在农田以及与农田相邻或交错分布的湖库滩涂、河泛荒地或草滩等生境区域。这些区域的蝗虫极有可能危及农作物生长安全)业洲飞蝗的发生程度分级指标、虫情调查、预测预报方法、资料整理和汇报规程等。本标准适用于农区亚洲飞蝗虫情调查和预测预报。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2. 1亚洲飞蝗蝗区breeding region of the Asian migratory locust适宜亚洲飞蝗葬生和栖息的地理生态区域统称为亚洲飞蝗蝗区。我国分为常发区和偶发区.常发区指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偶发区指黑龙江和古林等东北地区。2. 2系统调查systemic survey为了解某蝗区亚洲飞蝗种群消长动态.对其进行定点、定期、定内容的调查。2. 3 普查widespread survey为了解某蝗区亚洲飞蝗总体发生情况.在其发生为害的某段时间,进行较大范围的多点取样调查,2. 4发生期 occurrence period用于表述亚洲飞蝗某:·虫态的发育进度,一般分为始见期、始盛期、高峰期、盛末期。当代各虫态累计发生量占发生总量的16%、50%、81%的时间分别为始盛期、高峰期、盛未期,从始盛期至盛末期--段时间统称为发生盛期。2. 5宜蝗面积the Asianmigratorylocust suitablebreedingarea指适宜业洲飞蝗发生的农区面积。2. 6发生面积 occurrence area of the Asian migratory locust指蝗虫发生密度大于或等于0.02头/m²区域的面积。2. 7残蝗面积occurrence area of remnant the Asian migratory locust after control残蝗指防治活动结束后仍然存活的蝗出,此时每667m蝗虫数量大于或等于1头的蝗区面积为亚洲飞蝗残蝗面积。3发生程度分级指标亚洲飞蝗发生程度分为5级,即轻发生(1级)、偏轻发生(2级)、中等发生(3级)、偏重发牛(4级)和大发生(5级)。以蝗出平均密度为主要指标,发生面积占宜蝗面积比率为参考指标进行级别划分。常1
NY/T2358—2013发区各级分级指标见表1。表1常发区亚洲飞蝗发生程度分级指标4523发生程度(级)10.1D≤0.30. 3D≤0. 30.5D1. 0D1.00.02≤D≤0.1蝗虫平均密度,D,头/mP20P2020P20P20发生面积占宜蝗面积比率,P.%4常发区蝗情调查4.1春季卵存活情况调查早春上壤解冻后开始调查蝗卵存活情况(主要蝗区亚洲飞蝗生活史参见附录C),每10d次。根据当地亚洲飞蝗宜蝗区不同生态类型.随机调查5个~10个样点。每点样面积为1m².挖取2cm~5cm的表士层,分别计数样点内卵块数和卵粒数;再随机抽取5块~10块卵,逐粒观察卵粒存活状态。统计总卵粒数和死亡卵粒数,计算卵死亡率。调查结果记入亚洲飞蝗卵越冬死工调查记载表(见表A. 1) 。4.2蝗蛹和成虫调查4.2.1发育进度系统调查春季气温达10℃时,在室外人工罩笼或饲养棚中,调查蝗卵的发育进度(亚洲飞蝗卵形态及胚胎发育特征参见附录D),以此辅助确定大田蝗蝙出土期的调查日期。当在室外罩笼中的蝗卵发育至胚熟期时,选择有代表性的不同生境的蝗区进行野外调查.每隔5d调查1次,直至蝗蜻始见,以确定蝗腩始见期和出十盛期。自蝗蝙始见期至成虫羽化盛期,进行发育进度调查,每隔10d调查1次。选择不同生境.每个生境随机捕获蝗蜻不少于30头.统计各龄期蝗蝙、成虫的数量(亚洲飞蝗各龄期蝗楠主要特征参见附录E.成虫形态特征参见附录F).计算各龄蝗蜥、成虫比率和成虫雌雄比例。调查结果记人亚洲飞蝗蝗蛹发育进度调查记载表(见表Λ.2)。同时.将各生境捕获的蝗螨和未产卵成虫,按雌、雄约1:1比例、不低于每平方米5头~10头的密度放入人工罩笼或饲养棚中,总饲养面积不少于5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B_T 11040-2013热循环多功能烘干设备技术要求.pdf
- NYT 1499-2007草种病害检疫技术规程.pdf
- SB_T 11117-2015美容院SPA磨砂护肤技术要求.pdf
- SN_T 4624.1-2016入境环保用微生物菌剂检测方法 第1部分:地衣芽孢杆菌.pdf
- QX_T 380-2017空气负(氧)离子浓度等级.pdf
- NY 5238-2005无公害食品 水生蔬菜.pdf
- TB_T 3520-2018铁路大型养路机械 钢轨打磨车.pdf
- SY_T 6995-2014动态负压射孔作业技术规范.pdf
- SN_T 4419.10-2016出口食品常见过敏原LAMP系列检测方法 第10部分:大豆.pdf
- SJ_T 11592-2016智能电视概念模型.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