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11.020C 61WS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行业标准wS321-2010广州管圆线虫病诊断标准Diagnostic criteria for 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2010-06-02 发布2010-12-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发布
目次前言范围2术语和定义诊断依据3诊断原则4诊断56鉴别诊断附录A(资料性附录)生活史与流行病学附录B(规范性附录)实验室检查附录(资料性附录)鉴别诊断
前言本标准除第6章为推荐性条款外,其余为强制性条款。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本标准由卫生部寄生虫病标准专业委员会提出。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批准。本标准起草单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寄生虫病预防控制所、福建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北京热带医学研究所、温州医学院。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仪、吕山、林金祥、阴颓宏、王小同、官亚宜、周晓农。Ⅱ
广州管圆线虫病诊断标准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依据、诊断原则、诊断和鉴别诊断。本标准适用于各级医疗机构和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对广州管圆线虫病的诊断2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广州管圆线虫病angiostrongyliasis cantonensis由广州管圆线虫(Angiostrongyluscantonensis)幼虫寄生于人体内所引起的一种以嗜酸粒细胞增多性脑膜脑炎为主要临床表现的寄生虫病。3诊断依据3.1流行病学史近期(通常为1个月内)有生食或半生食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如福寿螺、褐云玛瑙螺、等软体动物)或者转续宿主(如淡水虾、蟹、鱼、蛙等)史(参见附录A),或有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接触史。3.2临床表现3.2.1起病较急,以疼痛特别是剧烈头痛等为突出表现,可有神经根痛、痛觉过敏等症状,可伴有发热、恶心、呕吐等。3.2.2临床检查时可有颈部抵抗,甚至颈项强直等脑膜刺激征。3.3实验室检查检查项目和方法详见附录B。3.3.1血常规检查嗜酸粒细胞的百分比和(或)绝对值增高。3.3.2脑脊液检查可有脑脊液压力增高、嗜酸粒细胞增多。3.3.3免疫学检查血清或脑脊液中广州管圆线虫抗体或循环抗原阳性。3.3.4病原学检查在脑脊液或眼等部位查见广州管圆线虫幼虫,1
4诊断原则根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结果等予以诊断。5诊断5.1 疑似病例同时符合3.1和3.2.1或同时符合3.1和3.2.2。5.2 临床诊断病例符合下列一项可诊断:a)疑似病例并且符合3.3.1;b)疑似病例并且符合3.3.2;c)疑似病例并且符合3.3.3;d)疑似病例并且经抗蠕虫药治疗有效。5.3确诊病例临床诊断病例并且符合3.3.4。6鉴别诊断广州管圆线虫病应与脑囊尾蜘病、脑型并殖吸虫病、脑型裂头病、脑型血吸虫病、脑型包虫病、脑型颚口线虫病等寄生虫病相鉴别,同时也应与结核性脑膜炎、病毒性脑膜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神经性头痛等相鉴别(参见附录C)。
附录A(资料性附录)生活史与流行病学A.1生活史广州管圆线虫的终宿主主要为鼠类。成虫寄生于鼠肺动脉或右心室中,雌虫产出虫卵,在肺毛细血管孵化出第一期幼虫。第一期幼虫穿过肺毛细血管随呼吸道分泌物上行吞咽进入消化道,进而随粪便排出体外。当中间宿主如福寿螺、褐云玛瑙螺、等软体动物食入或接触含有第一期幼虫的粪便时,第一期幼虫可进入其体内进一步生长发育。幼虫在软体动物体内蜕皮或生长发育速度与环境温度关系密切。感染后约1周,第一期幼虫在中间宿主组织内蜕皮,发育为第二期幼虫,1周后再经1次蜕皮,发育为第三期幼虫即感染期幼虫。淡水鱼、虾、蟹、蛙、蛇、蜥蜴等因捕食中间宿主而长期存储第三期幼虫,是该虫的转续宿主。鼠类因吞食含有第三期幼虫的中间宿主或转续宿主而感染。在鼠体内,第三期幼虫经消化道进入血液循环,在中枢神经系统进一步发育为第四期幼虫和第五期幼虫,再移至鼠肺动脉发育为成虫。A.2流行病学广州管圆线虫病主要流行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波及亚洲、非洲、美洲、大洋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东南亚、太平洋岛屿、加勒比海区域流行较重,截至2008年累计报告病例2800多例。到2008年底,我国已有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报告了广州管圆线虫病例,共计报告病例380多例,其中近90%病例发生于群体感染。我国广州管圆线虫病自然疫源地主要分布于浙江省、福建省、江西省、湖南省、广东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海南省以及台湾地区,即这些地区的野外现场中已发现有感染不同虫期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转续宿主和终宿主。由于淡水螺类等产品流通便利,病例的发生不仅仅局限于自然疫源地所在地区。广州管圆线虫主要寄生于鼠类,以褐家鼠和黑家鼠较普遍。此外,在我国已发现黄胸鼠、黄毛鼠、青毛鼠、社鼠、大足鼠、板齿鼠、小家鼠、海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TB_T 3400.2-2015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混凝土道岔板 第2部分:钻孔式.pdf
- YDT 1437-2006数字配线架.pdf
- YBT 4113-2003热轧轻型H型钢.pdf
- SN_T 2987-2011猪囊尾蚴血清抗体胶体金斑点检测方法.pdf
- NY_T 3159-2017水稻白背飞虱抗药性监测技术规程.pdf
- NYT 1639-2008农村沼气“一池三改”的技术规范.pdf
- QX_T 223-2013气象档案分类与编码.pdf
- SC 2015-2003三疣梭子蟹 苗种.pdf
- QB 2176-1995非公路自行车 安全要求.pdf
- QC_T 415-2016汽车用点烟器及电源插座.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