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ICS 65.020.01B 20NY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行业标准NY/T 1197—2006玉米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Registration of field crop varietyMaize(Zea mays L.)2007-02-01实施2006-12-06 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发布
NY/T言本标准的附录 A为规范性附录,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中国农业科学院、山东省莱州市农业科学院、辽宁省农业科学院、河南省种子管理站、扬州大学农学院、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农业部谷物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哈尔滨)、沈阳农业大学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孙世贤、张世煌、李登海、王延波、张进生、陆卫平、戴法超、赵久然、王乐凯、史振声。本标准由农业部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负责解释。
NY/T 1197—2006农作物品种审定规范•玉米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玉米(Zea mays L.)品种国家审定时应具备的产量、品质和抗逆性等指标。本标准适用于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品种审定委员会)玉米品种审定,适用于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主管部门向品种审定委员会推荐玉米品种。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 1353玉米GB/T 3543.1-3543.7农作物种子检验规程GB 4404.1粮食作物种子 禾谷类GB/T 5497粮食、油料检验水分测定法GB 6194水果、蔬菜可溶性糖测定法GB/T 6432饲料中粗蛋白测定方法GB/T 8613淀粉发酵工业用玉米GB/T 17890饲料用玉米NY/T 3谷类、豆类作物种子粗蛋白测定法(半微量凯氏法)谷类、豆类作物种子粗脂肪测定法NY/T 4 NY/T 11谷物籽粒粗淀粉测定法NY/T 55水稻、玉米、谷子籽粒直链淀粉测定法NY/T 56谷物籽粒氨基酸测定的前处理方法NY/T 519食用玉米NY/T 520优质蛋白玉米NY/T 521高油玉米,爆裂玉米NY/T 522NY/T 523 甜玉米NY/T 524糯玉米NY/T 597高淀粉玉米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2001年第44号令 主要农作物品种审定办法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品种 variety经过人工选育具备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具有适当的名称。3.2品种试验variety test1
NY/T 1197—2006国家农作物品种试验主管部门组织的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以及抗病鉴定、品质检测等。3.3丰产性 yield ability品种的产量表现。注:用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的百分率表示。3.4稳产性 yield stability品种产量的变化程度。注:用品种在试验中比对照品种增产点次的百分率表示。3.5抗病(虫)性disease and pest resistance品种克服或减轻病原物(害虫)侵染、发育、生长和为害的能力。4品种评价完成试验程序的品种,依据丰产性、稳产性、品质、抗病(虫)性等指标体系进行综合评价。4.1普通玉米4.1.1丰产性每年区域试验产量平均比对照增产≥5%,生产试验平均比对照增产≥3%。4.1.2稳产性每年区域试验、生产试验增产点比率≥70%;每年平均倒伏和倒折率之和≤10%。4.1.3品质容重≥685g/L,粗淀粉含量(干基)≥69%,粗蛋白含量(干基)≥8%,粗脂肪含量(干基)≥3%。4.1.4 抗病(虫)性东北早熟春玉米区:丝黑穗病田间自然发病株率≤3%,田间自然发病株率在 5%~10%之间的试点比率≤10%,丝黑穗病田间人工接种发病株率≤25%;茎腐病、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等主要叶斑病为非高感类型。东北华北春玉米区:丝黑穗病田间自然发病株率≤3%,田间自然发病株率在5%~10%之间的试点比率≤10%,丝黑穗病田间人工接种发病株率25%;茎腐病、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等主要叶斑病为非高感类型。极早熟玉米区:丝黑穗病田间发病株率≤3%,田间自然发病株率在5%~10%之间的试点比率≤10%,丝黑穗病田间人工接种发病株率≤25%;茎腐病、大斑病和弯孢菌叶斑病等主要叶斑病为非高感类型。西北春玉米区:大斑病、矮花叶病毒病为非高感类型。黄淮海夏玉米区:茎腐病、小斑病和矮花叶病毒病为非高感类型。京津唐夏玉米区:茎腐病、小斑病和矮花叶病毒病为非高感类型。 西南玉米区:纹枯病、大斑病、丝黑穗病为非高感类型。武陵山区玉米区:纹枯病、大斑病、丝黑穗病为非高感类型。东南玉米区:纹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SL_Z 705-2015水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导则.pdf
- SYT 6159-1995钻井液搅拌器.pdf
- NYT 1496.2-2007农村户用沼气输气系统 第2部分:塑料管件.pdf
- SJ_T 11511-2015液晶显示器用 正胶显影液.pdf
- NY_T 2874-2015农药每日允许摄入量.pdf
- SB 10278-1997中式香肠.pdf
- QB_T 5182-2017制鞋机械 鞋材自动模切机.pdf
- SN_T 2412.1-2012进出口钢材通用检验规程 第1部分:一般要求.pdf
- SN_T 3733-2013集装袋 循环顶吊试验方法.pdf
- SN_T 3982.3-2014进出口纺织品质量符合性评价方法梭织服装第3部分:牛仔服装.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