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七产地调查比较.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七产地调查比较 三七是三七科的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它是云南和广西的一种干燥的根系。它也被称为参三七和地七。三七历来作为伤科金疮要药, 广泛用于各类出血病症, 也可作为补品食用。 《本草纲目拾遗》 记载:“人参补气第一, 三七补血第一, 味同而功亦等, 故人并称曰人参、三七, 为药品之最珍贵者”。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三七具有降血压、降血脂、抗疲劳、耐缺氧、抗炎、抗肿瘤及提高免疫功能等多方面的作用[1]。三七是很多中成药的主要原料, 在我国中药产业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2]。 三七的人工驯化栽培已有600 多年历史, 目前, 全部三七药材主要来源于栽培。云南文山为三七的道地产区。近几年, 全国90% 以上的三七产于云南文山及其周边地区。由于产地环境、小生境、大田栽培及产地加工技术不同, 造成三七质量变异, 严重影响了三七质量。本文全面调查三七产地、小生境、栽培技术、采收加工等信息, 以期为比较和优化三七栽培及产地加工提供参考。 1 样品的采集和贮藏 采用实地调查和走访调查的方式, 考察三七的产地、小环境、栽培措施、农业措施、田间管理、病虫害、采收加工等信息。 每个样地随机采样, 分单株采集表型、遗传以及化学成分检测的三七样品, 以及相应的土壤样品, 所有样品对应编号。三七叶片用硅胶快速干燥; 根茎采挖后除去泥土, 装入网袋中悬挂通风处自然晾干。 仪器: GPS定位仪, 罗盘, 透光度测定仪, 以及其他常规采样工具。 2 不同立地条件下客观对三组生长的影响 三七产区的地貌复杂, 地势起伏较大, 样地的经维度跨度在北纬22° ~ 25°、东经102° ~ 106°之间, 本次调查采样的17 个样地地理和生态环境信息见表1。传统上认为最适宜三七生长的海拔高度为800 ~1 800 m。本次调查发现, 各产区的海拔高度悬殊显著, 海拔在760 ~ 2 114 m都有栽培, 栽培在海拔2 000 m以上的二年生三七和三年生三七的长势良好;而在广西靖西海拔较低的产区, 夏季可能出现日最高气温≥35 ℃ 的天气, 除了田间管理经验外, 气温较高、荫棚的通风排湿效果不好, 可能也是导致三七病害严重、长势较差的原因之一。不同三七样地的施肥情况、发病情况和田间长势情况见表2。通过调查咨询, 粗略估算目前三七的栽培规模见表2。 3 结果 3.1 宏观和微观特性 三七不耐严寒与酷热, 喜温暖的环境, 适宜于冬暖夏凉的气候, 年平均气温16. 0 ~ 19. 3 ℃ 为宜。生长期间若气温在30 ℃ 以上持续3 ~ 5 天, 植株易发病。同时, 三七生长发育期要求比较湿润的环境, 植株的正常生长要求保持25 ~ 40% 的土壤水分, 并要求三七园内达到一定的相对湿度。由于对生长环境要求苛刻, 三七的生态适应性较差, 地理分布区域狭窄, 分布范围仅局限于北纬23. 5°附近的云南省文山州和广西与文山交界的几个地方。多栽培于海拔800 ~ 1 800 m的山脚斜坡或土丘缓坡上。 三七的叶片随着三七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多、增大, 一年生三七仅有一片掌状复叶, 掌状复叶有5 片小叶。二年生三七一般有2 ~ 3 枚掌状复叶, 每枚有5 片小叶。三年生三七有3 ~ 5 枚掌状复叶或更多, 每枚复叶有7 片小叶。三七的茎直立, 呈圆柱形, 表面光滑, 有纵行条纹, 绿色或紫色, 其高度和直径随三七生长年限的增加而增大, 一年生三七是复叶柄代替了茎杆, 高10 ~ 13 cm, 二年生茎高13 ~ 16 cm, 三年生茎高20 ~ 50 cm。三七花为伞形花序, 单生在茎秆的顶端, 花序上生有众多小花, 花朵的多少与三七的年龄有关。三七的果实为浆果, 肾形或球形, 未成熟的果实为绿色, 分批成熟变成鲜红色的三七红籽。不同生长期三七见图1。三七红籽的果核为三七种子, 种子长5 ~ 7 mm左右, 黄白色, 卵形或卵圆形渐尖, 种皮厚而硬。三七药材分主根、支根、绒根及茎基。三七的生长周期较长, 人工栽培为1 年育苗, 移栽大田再生长年2 后采收。栽培的三七通常6 ~ 7 月份现蕾, 8 ~ 10 月开花, 三七花一般在8 ~ 9 月份采摘, 如果不采摘则结果实, 10 ~ 11 月果实分批成熟。三七种子具有后熟性, 繁殖系数低、三七种子的自然寿命为15 天左右, 需经过湿沙保存处理后才能发育成熟。三七有 “春三七”和“冬三七”之分, 在结籽之前采收的为春三七, 或者是摘除花籉不留籽而采挖的三七称为春三七, 春三七一般在10 ~ 11 月采挖。结籽以后采收的为冬三七, 或者是采摘红籽后采挖的三七称冬三七, 冬三七一般在1 ~ 2 月份采收。春三七比冬三七饱满, 质量高。三七主根是肉质根, 为主要药用部位, 圆锥型 ( 俗称疙瘩七) 和萝卜型 ( 俗称萝卜七) ; 支根俗称 “筋条”

文档评论(0)

lczslgy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