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
. z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分布及数量〕
市〔98处〕**市〔14处〕**省〔163处〕**省〔270处〕
**自治区〔77处〕**省〔52处〕**省〔33处〕**省〔28处〕
**市〔19处〕**省〔119处〕**省〔130处〕**省〔56处〕
**省〔85处〕**省〔51处〕**省〔95处〕**省〔189处〕
**省〔91处〕**省〔60处〕**省〔66处〕**壮族自治区〔42处〕
**省〔14处〕**市〔20处〕**省〔127处〕**省〔39处〕
**自治区〔35处〕**省〔138处〕**省〔71处〕**省〔18处〕
**回族自治区〔18处〕**维吾尔自治区〔58处〕
分布特点:
1,中国重点文物具有明显地域特征,空间格局表现出明显的组团状特征,大致可以分为及周边、黄河中下游、长江中下游平原及周边四大板块;
2,省域分布不均衡,其中**省以270处重点文物位居全国首位;
3,从南北方看,南方重点文物产地面积、遗产分布密度均大于北方,自然遗产主要分布在南方;
4,从东中西部来看,均有重点文物,但东部和中部地区明显多于西部地区;
5,从人口地理分界限看,重点文物主要分布于东南侧人口密集地区,西北地区则分布较少。各种角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均与自然环境、社会历史、经济活动等诸多因素有密切关系。
我国文物保护科学技术的现状
中国作为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以其辉煌灿烂的文明史和对全人类的众多奉献著称于世。不计其数的历史遗物和难以估量的地下埋藏,既反映了中华民族悠远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又是中国各民族和睦相处、共同创造历史文明的写照。
我国目前已有29处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已公布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01座,历史文化名镇、名村22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271处,全国文物点近40万余处,博物馆文物藏品1236万余件套。而且每年还在以数十万件的速度在出土。
1,文物保护面临的严峻形势
长期以来,随着国家根本建立大规模展开,配合根本建立进展的考古开掘应接不暇,出土了大量的珍贵文物。但是,由于文物保护投入杯水车薪,文物保护科技人员匮乏,大量文物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近些年,随着一些传统修复方面“人亡技绝〞,更使我国文物保护事业雪上加霜,文物生存受到根本性的威胁,我国文物保护面临着严峻的困境。
造成我国文物保护现状严峻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历史城镇和古建筑保护的关键是管理和意识方面的问题,而科技支撑贫弱,明显成为制约的瓶颈。出土文物、传世文物和大型遗址的保护,在赋存环境变化后,由于没有有效的科学技术手段,使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保护,导致相当数量的文物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损毁,而且至今还束手无策。例如:
上世纪50年代**寿县楚蔡侯墓出土的486件青铜器,其中近10件被定为一级文物。由于缺乏有效的保护技术,导致有害锈未能得到有效的处理和控制,至今多数青铜器已锈蚀殆尽,到了无法移动的境地。
70年代开掘的**马王堆汉墓,以出土保存完好的女尸、纺织品、帛书、竹简和漆器著称于世。其中数量巨大、种类众多的纺织品和竹简帛书的学术价值极高。这些有机质文物多属国家一级品,出土时光亮新鲜,但出土后就迅速氧化变色、变质、变形。目前这些文物均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造成了不可估量、无法挽回的损失。
80年代开掘的**三星堆器物坑,出土了大量的精巧文物,轰动海内外,其中数百件青铜器和数十根巨大的象牙,由于缺乏保护技术,象牙已几乎全部损毁,青铜器也在经受有害锈的不断侵蚀。
近些年发现的**城头山遗址,是我国重大考古发现之一,作为不可多得的早期城市遗址和稻田遗存,是探索中华文明起源的重要资料。但是,如何将黏土质的城址加固并保存下来,目前还没有有效的方法。
北朝至唐代的**交河故城遗址,是古人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将整个县城建在土岩之上,原县城的城墙、街道、道路、寺庙和主要建筑群均有迹可寻。由于该城地处东西通道的要冲,学术价值很高,1961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但是,交河故城遗址的风蚀和风化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能进展科学有效的保护和治理,交河故城就会成为第二个楼兰古城。
国际上成功的经历告诉我们,在体制和制度问题解决之后,文物保护事业的立足点和首要的奉献因素就是科学技术。一批又一批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在文物保护领域辛勤攻关,政府、基金会、高等院校、研究机构和博物馆的大力投入,促进了文物保护科学技术领域的繁荣,在兴旺国家根本解决了它们的文物保护的主要问题。
在我国,虽然传统的保护技艺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但局限性较大。现代意义上的文物保护科学技术,则几乎移植于国外,不仅适用的范围相当有限,舶来的技术尚缺乏外乡化和科学验证与评估等研究环节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