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练习.docxVIP

高中历史 人民版必修一专题一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单元练习.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PAGE PAGE 4 必修一专题一 1、周平王东迁洛邑,“(秦)襄公以兵送周平王。平王封襄公为诸侯赐之岐以西之地”。其时周平王和襄公约定:“戎无道,侵夺我岐、丰之地,秦能攻逐戎,即有其地。”由此可以推断 A. 周天子天下共主秩序不复存在 B. 分封制曾扩大周代统治区域 C. 春秋时期的民族观念比较狭隘 D. 秦国是最晚被分封的诸侯国 2、春秋之世,国君“为天子之同姓者十之六……国中之卿大夫皆公族也,皆世官也”。秦始皇设职授官,说明了政治权力等级世袭的终止,它从政治结构上保证了大一统帝国的存在。材料所述变化表明 A. 官僚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 B. 世卿世禄确保了王位世袭 C. 分封制不利于权力的世袭 D. 贵族政治有利于国家统一 3、在推翻秦朝的战争中,表现最激烈的是南方的楚,其次是齐、赵,再次是韩、魏、燕,至于关中秦地,完全没有发生反秦暴动。对此的合理解释是 A. 楚齐赵三地的农耕经济领先关中 B. 各地对秦文化的认同存在较大差异 C. 东方六国推行郡县制的时间不一 D. 秦朝在各地实行了不同的政治制度 4、秦王赢政统一六国后创制“皇帝之玺”、“天子之玺”、“皇帝行玺”“天子行玺”、“皇帝信玺”、“天子信玺”,如任命国家官员,则封印“皇帝之玺”:若任命四夷的官员,则用“天子之玺”;用于对国内和四夷用兵事宜,行玺则为皇帝外巡时随身携带。这反映出当时() ①实行三公九卿制 ②有较缜密的权力运作机制 ③实行皇位世袭制 ④设置了多种系统处理国事 A. 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②④ 5、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写道:“从秦国开始的我国史上第一次社会政治大转型,发自商鞅,极盛于始皇,而完成于汉武。”这次“转型”的主要表现是 A. 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 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 行省制代替郡国制 D. 内阁制代替三省制 6、易中天在《帝国的惆怅》中说:秦末天下大乱,然而‘有叛人而无叛吏’。汉初天下大乱,然而‘有叛国而无叛郡’。中唐天下大乱,然而‘有叛将而无叛州’。这说明了哪种制度的优越性 A. 宗法制 B. 分封制 C. 郡县制 D. 察举制 7、曹魏中正定品任官的政策虽从形式上来说是汉末“乡举里选”的翻版,然其实质却是中央政权对世家大族“乡举里选”的模拟,它既是名士大族控制士人的方式在国家用人制度中的反映,又是对名士大族的一种制约。可见,曹魏实行九品中正制 A. 力图把选举权由地方收归中央 B. 导致专制皇权不断走向衰落 C. 有利于从地方选拔大量人才 D. 难以实现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8、唐高宗时,让资历浅者入相,统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为名。从此,更多的负实际行政责任的低级政府官员进入了政事堂,在朝章国典上有了发言权,从而充实了政事堂议的内容,扩大了其范围。这种做法 A. 保证了唐初政治的清明 B. 标志着政事堂集议制规范化 C. 使相权与皇权得以平衡 D. 利于提高政府决策的有效性 9、元朝行省实行圆议连署制与分领制相结合。圆议连署制下,数名行省正官共同议政决策,“事从公议”。分领制指“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四大职事由正官分别执掌。这种权力运作方式 A. 着眼于集体议政监督皇权 B. 保障行省正官独立行使军政权力 C. 继承了唐代三省运行机制 D. 体现了行省正官之间的分权制衡 10、明朝曾广泛派遣巡按御史监察地方,号称“代天子巡府”,大事奏裁,小事立断。清初以后,不再设立巡按御史,地方监察与行政趋于合一。盖有督抚负责,这一做法 A. 削弱对地方的监察 B. 强化了中央集权 C. 不利于提高工作效率 D. 导致了地方割据 11、明代地方行政由汉代两级变成了四级,一省分为三司:布政使司、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前两个司又再分许多分守、分巡的司。这许多司下面,才是府、州和县。这一变化 A. 推动了官僚体制的成熟 B. 激化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 C. 增加了政府的行政成本 D. 增强了行政层级的合理性 12、对下表信息认识准确的是,明代 关文发、颜广文《明代政治制度研究》 据《明史?宰辅年表》?自成祖肇建内阁至明亡止,臣凡一百 六十三人 怀效锋(中国官制史》 明代一百七十位大学士中,尚书入阁者共有一百一十人,侍郎入阁者二十四人,翰林院官二十七人,其他出身的仅九人 阁臣权限逐渐扩大 B. 宰相人数越来越多 皇帝需要辅政机构 D. 皇权不断遭到削弱 13、“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就是老百姓……”清代宫廷剧《宰相刘罗锅》曾和它的这首主题歌一样风靡一时。但该剧的片名却犯了历史学上的一个常识性错误。根据你掌握

文档评论(0)

165****677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30043014000104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