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学--夏商周文档.docxVIP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一、夏商周考古概论 1、夏商周考古概念: 指夏、商、西周、春秋这一阶段的考古,大约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上半叶。 2、阶段考古特点 ①有文字可考的历史:甲骨文、金文为代表的成熟文字体系;大量珍贵历史文献 ②社会大变革时期:原始公社制→奴隶制→封建制转变 ③城市及大型建筑的兴起:规模宏大、布局复杂、功能齐全 ④青铜文化:中国青铜时代大约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5世纪→社会生产力发生质的变革 3、夏商周考古分期 (1)初期奴隶社会 ①年代:自公元前21世纪至公元前16世纪,约相当于夏代 ②代表遗址:河南偃师二里头 ③特征 a.开始出现青铜器 b.农业与手工业存在一定分工 c.开始出现商品生产和作为货币的贝币 d.对立阶级:奴隶主与奴隶 e.国家政权已形成 f.产生奴隶社会的礼制 (2)中期奴隶社会前段 ①年代:公元前16世纪至公元前13世纪,约为商代前期 ②代表遗址:黄陂盘龙城早期、殷墟一期、二里岗上下层等 ③特征 a.青铜器进一步发展,出现陨铁与青铜的复合武器 b.手工业与农业分工扩大,产生手工业内部分工 c.商品生产发展 d.奴隶制的礼制发展,阶级矛盾加深,人殉普遍 (3)中期奴隶社会后段 ①年代: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0世纪中叶,约为商代后期和西周早期 ②代表遗址:殷墟文化2、3、4期;沣西、东西周早期 ③特征 a.青铜器制作到达高峰 b.手工业内部分工与协作发展到新阶段,商品生产规模扩大,商业交换得到发展,普遍使用贝币 c.人殉、人祭盛行,不断兴建宫殿陵墓;礼器增多;大量甲骨文发现 d.宗法等级关系形成,国家机器日益完善 (4)晚期奴隶社会前段 ①年代:公元前10世纪中叶至公元前7世纪中叶,约为西周中晚期至春秋初期 ②代表遗址:沣西、东中晚期遗址、虢国墓地等 ③特征 a.青铜冶铸技术衰退,发现铁器材料 b.礼制出现僭越现象 c.人祭、人殉减少 d.奴隶制开始动摇,封建性的政治势力开始出现 (5)晚期奴隶社会后段 ①年代:公元前7世纪中叶至公元前5世纪中叶,约为春秋中晚期 ②代表遗址:侯马东周遗址早期、中州路东周墓2、3期、东周及列国遗址和墓葬等 ③特征 a.冶铁技术发展,出现铁制工具 b.东周王室逐渐没落,列国兴起 c.新兴城市出现,手工业和商品经济发展,金属铸币产生,青铜礼器普遍出现僭越现象 d.奴隶社会“礼崩乐坏”局面已经出现 二、夏代文化 1、夏: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1)夏文化的界定:夏王朝时期夏民族的文化 (2)相关地区:颍水上游;伊河、洛河下游;汾水下游;涑水下游 2、二里头文化 (1)二里头文化的发现和分布 ①命名:河南偃师二里头遗址的发现而命名 ②分布 a.位置:偃师县商城西南 b.包含部分:二里头、圪垱头、四角楼、寨后村、辛庄5个自然村 c.分布地区:河南中西部和山西南部 d.重要遗址:偃师二里头、洛阳东干沟、临汝煤山、郑州洛达庙和山西夏县东下冯等 e.类型 第一,二里头类型:豫西地区以二里头遗址为代表的遗存 第二,东下冯类型:晋南地区以东下冯遗址为代表的遗存 (2)二里头文化的文化内涵 ①年代分期:公元前2010至公元前1625,介于河南龙山文化与郑州二里岗文化之间,一般分为四期 ②居民文化 a.农业经济为主(粟作+稻作) b.农具主要为石器 c.饲养猪狗牛羊马鸡等家畜 d.盛行饮酒之风 ③陶器(分4期) a.一二期器形多为折沿、鼓腹、小平底:第一期褐陶为主,磨光黑陶占一定比,纹饰篮纹为主;第二期黑陶数量减少,细绳纹为主 b.三四期陶器颜色多为浅灰,绳纹为主:第三期沿用鼎、甑等,局部有变化,出现鬲、斝等;第四期出现更多新器物 ④居住 a.半地穴式、地面式、窑洞式三种 b.附近有灰坑、窖穴、水井等遗迹 c.出现大型宫殿建筑 ⑤墓葬 a.分类 第一,墓室稍大,随葬品中有青铜器,墓主为新兴奴隶主 第二,墓室小,随葬品只有陶器,墓主为平民 第三,没有随葬品,多无墓坑,墓主为奴隶 b.与同一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葬制的区别 第一,开启用青铜礼器随葬之先河 第二,随葬的陶器组合中酒器占了很大比重 第三,无墓圹无随葬品,葬式凌乱的死者数量增多 ⑥青铜器 a.种类:兵器、容器、工具、铜饰件 b.特点:数量种类不多,质量较差,铜锡合称,形式固定,制作粗糙,多素面 ?三、商代文化 1、商代文化的年代与分期 (1)年代:公元前1600-公元前1046 (2)分期 ①早商文化(二里岗期文化) a.命名:河南郑州二里岗遗址命名 b.分布:河南最密集,还见于河北、山东、山西、陕西等 c.分期 第一,早期以二里岗下层为代表,陶器壁薄,器形有鬲、斝、甗、豆等;铜容器少见;卜骨或有灼无钻,或有灼有钻 第二,晚期以二里岗上层、济南大辛庄早期为代表,陶器壁厚,多折沿,刻纹白陶开始兴起;常见成套青铜礼器,个别陶器、骨器上有文字;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南江月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