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南锣鼓杂戏的流布区域与文化内涵.docxVIP

晋南锣鼓杂戏的流布区域与文化内涵.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晋南锣鼓杂戏的流布区域与文化内涵 鼓的几种戏剧传播到山西省南部,主要集中在临沂和万荣上,包括运城、河津、稷山、新江州、元曲、夏县等广大农村地区的古代戏剧形式。它与当地村庄社区开展的宗教祭祀活动密切相关。仪式将融入到祭祀仪式和市政比赛中。在表演中,只有锣鼓才能攻击节,没有丝绸。当地民众称其为“杂戏”、“杂耍”、“土戏”、“咚咚嚓”。学术界根据其伴奏乐器而称之为锣鼓杂戏、铙鼓杂戏。锣鼓杂戏本身所蕴含的丰富的历史信息与学术价值, 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就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大家普遍认为它产生年代较早, 大约在宋元时期, 是中国成熟的戏剧形态-元杂剧产生前的一种初级戏剧, 对研究中国戏剧的形成发展提供了一个范例。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 祭祀活动的减少, 晋南大部分乡村已于20世纪50年代后相继停演, 随着村中老艺人的不断去世, 杂戏传承后继乏人, 杂戏剧本也散失殆尽, 锣鼓杂戏因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民俗环境而濒临灭绝, 并于2006年被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同时也是我省首批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项目之一, 是我们晋南传统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目前学术界关于锣鼓杂戏的起源有三种看法:一说它的前身是汉唐以降的“村落百戏”;一说它与唐代大将马燧在临猗县修建的龙岩寺有密切关系, 所以又叫龙岩杂戏。还有一种认为它源于宋真宗时晋南村中流行的“蚩尤戏”。各种说法各依所据, 尚无定论。本文试从锣鼓杂戏流布区域内盛行的大型民俗活动入手, 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之上, 结合文献资料, 深入探究晋南民俗对戏剧活动的影响作用。 锣鼓杂戏的流布区域, 在古代属于河东地区。河东, 在先秦时期泛称山西境内黄河以东地区。公元前221年, 秦始皇统一了中国, 分天下为三十六郡, 河东始为行政郡, 治所设在安邑。汉因秦制, 河东所辖二十余县, 大体上为今临汾 (大部分县) 与运城 (全部) 两个地区。秦以后, 尤其唐、宋以来, 河东或称郡、称道、称路, 地望有所变化, 其治所大多仍在晋南, 故习惯上通称晋南为河东地区。古河东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华夏文明起源的中心之一, 在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占据特殊重要的地位。远古传说和史料记载的黄帝、尧、舜、禹, 都能在这里找到他们的足迹。黄帝娶嫘祖于西陵, 夏县西阴就是当年嫘祖教民种桑、养蚕、织丝之地。黄帝得风后于海隅, 相传现在的芮城风陵渡就是因风后葬于此而得名的。继黄帝之后, 帝尧建都平阳 (今临汾) , 帝舜建都蒲坂 (今永济) , 帝禹建都安邑 (今运城市区东) 。这里也是中国早期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区域。商周之际, 出现了“蒲坂”、“安邑”等著名城邑;秦汉之时, 河东设郡;秦皇、汉武视之为股肱重郡。隋唐以降, 迄于明清, 这里皆以山河形胜, 人文荟萃而驰誉海内。这里曾孕育了许多杰出的历史人物, 诸如政治、思想、军事、文学、艺术、科学和史学等方面的大家。据不完全统计, 这里的历史名人见于史书记载的多达2500人, 如由奴隶到宰相的商代中兴之臣傅说, 誉为中国丝绸之母的嫘祖, 尊为中国农业始祖的后稷, 号为中国畜牧业鼻祖的猗顿。其它如百里奚、荀况、张仪、裴秀、郭璞、王绩、王通、王勃、柳宗元、司马光、关汉卿等名垂千古, 彪炳史册。 古河东位于黄河三角洲, 地处平原、沃野千里, 气候温润, 物产丰富, 具有发展农业生产、铸造农耕文明的无比优越的自然地理环境。这里不仅是全国的重要粮棉基地, 而且拥有丰富的盐业资源。运城盐湖是我们祖先开发最早的盐湖, 以此为分界线, 我国上古时期的人们结束了茹毛饮血的生活, 进化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里的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总结出的“五步法”产盐工艺, 是中国也是全世界最早的产盐工艺, 被英国科学家李约瑟称为中国古代科技史上的活化石。由于盐是人类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物质, 河东地区成为中国历代统治者竞相掌控的风水宝地。运城所产食盐作为一种特殊商品, 也成为历史上各个国家的重要财源和经济支柱。如唐朝时, 运城盐池盐利收入占到国库收入的八分之一;宋代时, 更是占到国库收入的六分之一。所以从最早在此建都的尧、舜、禹, 到秦始皇、汉武帝、唐玄宗、宋真宗等历朝历代的统治者均以此地为自己统治的心腹要地, 千百年来成为中华民族政治、经济、文化的甸服重域。 由于地厚物阜, 人民善理生计, 温饱有了基本保障, 受自古延续的原始宗教信仰的影响, 河东民间形成了深厚的迎神赛社的风俗习惯。人们将丰收的期盼和安定生活的渴望寄托在各种神灵身上, 频繁祭祀以求护佑, 奉神则必以戏酬之。普遍的祀奉神灵活动, 形成了村村有庙, 庙庙有戏台的壮观场景, 这种源自民俗的悠久文化传统, 长期积淀的歌舞表演艺术素养, 烘托出了浓厚的戏曲氛围。金元时代, 这里是战乱的大后方, 人民生活比较安定, 更使大批杂剧艺人得以汇聚当地, 以艺谋生,

文档评论(0)

176****2725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