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涉县中皇山北齐佛教寺庙刻经调查》札记.docxVIP

读《涉县中皇山北齐佛教寺庙刻经调查》札记.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读《涉县中皇山北齐佛教寺庙刻经调查》札记 徐宫是河北省涉县古代八景之一。它是一个著名的风景如画的地方。其中,北齐时期的石雕有六座桥刻在160平方米处,总字13.4万多字。6部刻经由南向北依次为:《思益梵天所问经》、《十地经》、《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佛说盂兰盆经》、《深密解脱经》、《妙法莲花经·观世音普门品》,被学者称为“天下第一壁经群”,是研究历史、古代书法及佛教的重要资料。 北齐摩崖刻经分布于四壁二室,其中刻于山崖上的五号摩崖刻经——《深密解脱经》尾部有一处朱笔题记。2000年2月邯郸市政府组织邯郸城建专家论证会期间,曾组织与会专家参观娲皇宫,笔者无意中发现五号摩崖刻经尾部有一处朱笔题记,内有“大中十三年”和“乾符六年”等唐代年号。当时笔者对此地竟能保存下来唐代朱书题记颇感意外和惊喜,经再三询问,始从陪同参观的江汉卿(涉县文物保护管理所负责人)等同志处了解到此题记为近年发现,已见于《文物》。当时因时间较紧,且题记字迹模糊,无法笔录,只由郝良真同志拍摄了一幅局部照片。以后马小青同志将录有题记内容的《涉县中皇山北齐佛教摩崖刻经调查》一文寄给笔者,笔者始对题记内容有了大概了解。后来,笔者亲自请教了娲皇宫摩崖刻经的主要调查者、《涉县中皇山北齐佛教摩崖刻经调查》的主要执笔者马忠理先生,才知道此题记是邯郸市文物所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对摩崖刻经进行全面调查时由马忠理等先生发现的,马先生后将这一情况告诉了天津大学的王学仲先生,王学仲先生首次以文字形式记述了此题记的概况。按照马忠理先生提示的线索,笔者又查检了齐鲁书社1991年版《北朝摩崖刻经研究》所收王学仲先生《天下第一壁经考——娲皇宫石刻》一文,方知王学仲先生曾专门登上娲皇宫造访石刻,观摩朱书题记,文中记述:“值得一提的是在一号(应为五号)摩崖石刻的后部,有一段珠笔(“珠笔”当为“朱笔”之误。孙继民注)行书跋尾,上题广明□□年号,惜年月漫患不清,考广明为晚唐僖宗儇年号,仅二年即改中和,想此段珠书当在公元880年或881年之间。”可惜王先生未录题记内容。 笔者曾将郝良真同志拍摄的局部照片与马忠理先生《涉县中皇山北齐佛教摩崖刻经调查》一文对题记的录文进行校勘,发现马先生的录文有可补正者,而且题记的内容很珍贵,因此萌生了再次考察娲皇宫的念头。2003年10月27日,笔者一行三人(孙继民、郝良真、马小青)同赴娲皇宫,得以再次观摩唐代朱书题记,并在马忠理先生录文的基础上,于现场校勘重录,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题记录文。同时,还由郝良真同志拍摄了多幅局部或整体的照片。为了便于读者的理解和笔者的解释,现将马先生的录文和笔者的录文分列如下。 马先生有关唐代题记的情况和内容录文: 在此经末行之北下侧,有唐代朱书题记,行书字体8行,每行13—19字不等:“大中十三年五月三日入县至乾符六年八月十三日休能」前□壹拾七度征税十六度勾当县□经过兵□粮□知使行库□□并无收关西勾顾比勾院粗计一百一拾三日亦无欠□□□□佛贤□□□得到恩齐观令表白广明元年三月十八日潞州大□□□□□□曾于兵曹口□□使行库及录事司武□□苏宗[燮]到顶礼记佛贤□□□□”。(首次记述此处朱书题记的是天津大学王学仲先生,但未录全文。王定礼主编《北朝摩崖刻经研究》,齐鲁书社1991年。马先生原注)此题记人自唐大中十三年(859年)入县作县令,经过乾符六年(879年),在广明元年(880年)的三月十八日,正值娲皇顶庙会之日所题书。(8)唐人用毛笔墨书在建筑上的,在北方仅见于山西南禅寺,似这种朱书于石壁者更极罕见。惜被今人擦抹,字多不清。 马先生在文章中交代,题记为8行,并在录文中标出行号,但《文物》所载马先生的录文,可能是由于排版和印刷错误,标出的行号不完整,按照文中仅有的行号,无法准确复原题记的行款格式,只能复原为以下六行: 大中十三年五月三日入县至乾符六年八月十三日休能, 前□壹拾七度征税十六度勾当县□经过兵□粮□知使行库□□并无收关西勾顾 比勾院粗计一百一拾三日亦无欠□□□□ 佛贤□□□得到恩齐观令表白 广明元年三月十八日潞州大□□□□□□ 曾于兵曹□□□使行库及录事司武□□苏宗[燮]到顶礼记佛贤□□□□ 对照笔者的录文(见下文),可以知道《文物》漏标了2行与3行之间、7行与8行之间的行号,误将录文的2行、3行合为一行,7行、8行合为一行。 笔者有关题记对勘重录的录文: 1大中十三年五月三日入县,至乾符六年八月十三日休能, 2前后(?)一十七度征税,一十六度勾当县外(?)经(镇?)遏兵马□□□□□ 3粮□知使行库□□并兼收关西勾院及□□庶将□平 4比勾院粗计一百一十三日,亦无欠脱皆具纳□贡等□□ 5佛贤圣明陈(谏?)得到恩祷观(既?)令表白 6广明元年三月十八日潞州大督府涉县厅巡 7官守兵曹参军签(?)使行库及录事司武欢(左□右欠)题 8苏宗燮到

文档评论(0)

187****720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