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浒苔绿潮海上漂移现场观测规范
Specifications for in-situ marine drifting observations of Ulva prolifera green tide
(报批稿)
HY/T XXXXX—XXXX
I
目 次
前言 II
1 范围 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1
3 术语和定义 1
4 一般要求 2
4.1 调查海域 2
4.2 时间标准 2
4.3 坐标系 2
4.4 观测要素 2
4.5 观测顺序 2
4.6 观测仪器和设备 2
4.7 现场拍摄 2
4.8 调查人员 3
4.9 质量控制管理 3
5 漂浮浒苔斑块特征要素观测 3
5.1 观测要素 3
5.2 观测和记录方法 3
5.3 技术指标 4
6 漂浮浒苔斑块漂移轨迹观测 4
6.1 观测要素 4
6.2 观测方法 4
6.3 记录方法 4
6.4 技术指标 4
7 海洋与气象环境要素观测 5
7.1 天气观测 5
7.2 海面风观测 5
7.3 海流观测 6
7.4 海浪观测 7
8 资料处理与报告编写 7
8.1 观测数据填写和整理 7
8.2 图件绘制和监测影像资料整理 8
8.3 报告编写与资料归档 8
附录A(资料性)浒苔绿潮海上漂移现场观测要素记录表格示例 9
参考文献 11
II
HY/T XXXXX—XXXX
1
浒苔绿潮海上漂移现场观测规范
1 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浒苔绿潮海上漂移现场观测的一般要求、漂浮浒苔斑块特征要素和漂移轨迹观测、海 洋与气象环境要素观测以及资料处理与报告编写等内容。
本文件适用于浒苔绿潮海上漂移现场观测的方案设计和实施。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不标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 本文件。
GB/T 12763.1 海洋调查规范 第1部分:总则
GB/T 12763.2 海洋调查规范 第2部分:海洋水文观测
GB/T 12763.3 海洋调查规范 第3部分:海洋气象观测
GB/T 12763.7 海洋调查规范 第7部分:海洋调查资料交换
GB/T 17838 船舶海洋水文气象辅助测报规范
HY/T 0331 绿潮现场生态调查与监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绿潮 green tide
海洋中一些大型藻类(如浒苔)在一定环境条件下漂浮增殖或聚集达到某一水平,导致海洋生态环 境异常的一种现象。
[来源:HY/T 217—2017,2.1]
3.2
漂浮浒苔斑块 floating patches of Ulva prolifera green tide
漂浮浒苔在海面聚集形成的条带状或片状斑块。
3.3
单位面积浒苔生物量 biomass of Ulva prolifera per unit area
海面单位面积漂浮浒苔的湿重。
注: 单位为千克每平方米(kg/m2 )。
HY/T XXXXX—XXXX
2
3.4
漂浮浒苔斑块特征要素 characteristic elements of floating Ulva prolifera green tide patch
漂浮浒苔斑块的形状、面积、 漂浮状态、浒苔健康状况和单位面积浒苔生物量等。
3.5
漂移轨迹 drifting trajectories
漂浮浒苔斑块受外力(如海面风、海流、海浪等环境因素)作用下依时间顺序形成的位置连线。
4 一般要求
4.1 调查海域
选择调查海域时,应考虑漂浮浒苔斑块的可能漂移距离和方向,尽量避开船舶通航密集区域。
4.2 时间标准
按GB/T 12763.1的相关规定执行。
4.3 坐标系
采用2000年国家大地坐标系(CGCS2000)。
4.4 观测要素
观测要素应包括漂浮浒苔斑块特征要素、漂移轨迹及其所在海域海洋与气象环境要素。
4.5 观测顺序
现场观测一般按照下列顺序进行:
a) 到达调查海域后,根据漂浮浒苔斑块整体分布情况,选择代表性的斑块,并记录观测时间和斑 块位置;
b) 开展漂浮浒苔斑块特征要素观测;
c) 开展漂浮浒苔斑块漂移观测, 并开展海洋与气象环境要素同步观测。
4.6 观测仪器和设备
观测仪器和设备应按GB/T 12763.1、GB/T 12763.2、GB/T 12763.3、GB/T 17838和HY/T 0331的有 关规定执行。
4.7 现场拍摄
现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矿区1∶1万地质填图工作细则.pdf VIP
- 新能源场站宽频振荡就地监测控制方法及装置.pdf VIP
- 航空公司飞机失事应急预案演练脚本.docx VIP
- DLT 5210.1-2021 电力建设施工质量验收规程全套表格最新201至400页.docx VIP
- 巨量引擎2024卫浴行业白皮书.pptx
- 湖南郴电国际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校园招聘模拟试题附带答案详解汇编.docx VIP
- 斯巴拓SBT904D2手持操作说明书(二通道232 485变送器).doc VIP
- 中国成人患者围手术期液体治疗临床实践指南(2025版)解读.pptx
- 15 铁路营业线工程施工安全专项处置预案.doc VIP
- 《小学二年级家长会》课件(五套).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