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大土木导师状况.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近年终,过年期间不能上网,所以向lutzhang兄推荐一下土木学院的老师,仅仅代表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一、结构工程 1、钢筋混凝土基本性能与动力反应: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再者是付剑平教授 2、结构非线性分析:首先张川教授,其次是王志军教授,有精力在学校可以请教周基岳、刘南科以及肖允徽教授 3、钢筋混凝土耐久性以及可靠度研究:陈朝晖教授 4、钢筋混凝土抗震分析:首选白绍良教授,其次是赖明、黄宗明、张川、李英明教授 5、钢筋混凝土有限元分析:首选王志军教授其次是张川教授 6、预应力混凝土:首选王正霖教授、其次是李唐宁、简斌、秦士洪教授 7、砌体结构:骆万康教授 8、框支结构:全学友教授 9、高强混凝土结构:李立仁教授 10、钢结构稳定理论:李开禧教授 11、钢结构可靠度:戴国欣教授 12、钢结构其他:催佳教授 13、木结构:黄绍胤教授 二、防灾减灾 1、地震工程学以及钢筋混凝土结构抗震:首选赖明教授,其次是黄宗明、李英民教授 因此学科设置时间与结构工程相比时间不长,因此此方面还是以结构抗震分析等为主,对与地震工程学复杂的知识在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地质所以及工力所学习最为合适,此方面的我也在结构人物专栏有介绍,可以参阅。 三、岩土工程: 1、岩土力学与动力学:首选吴德伦教授,其次可以选张永兴教授、刘东燕、阴可教授 2、地基与基础:首选邓安福教授,其次是胡岱文、樊泽宝教授 3、边坡工程:首选胡岱文、张四平教授 4、地下洞室首选张永兴教授,其次是阴可等 四、工程力学 1、岩土、结构动力学、弹塑性力学首先:吴德伦教授、其次是孙仁博、武建华、李正良、游渊教授 五、桥梁工程 学科增加的时间不长,建议现在还是专门考开设时间长的学校为宜。 以上只是我在学校时一点认识,时间过了很久,人员会有些变化,研究专长也可能在转变,所以只能仅供你参考。 于2007-06-1512:56 现将土木工程学科学术团队介绍如下,供根据自己喜欢的专业方向选择老师: 1、张永兴学术团队 (1)负责人:张永兴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土木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重庆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理事长、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全国土木工程专业指导委员会委员。目前承担国家十五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7项,已经完成科研国家及省部级项目10余项,与其他专家合著公开出版学术专著7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 (2)主要研究方向 山区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整治等成套关键技术 锚杆一围岩结构系统智能检测技术 高层建筑复杂地基稳定性分析研究 山地城市浅埋隧道与地面结构相互作用 (3)团队主要成员 阴可教授(博士后)、靳晓光副教授、周小平副教授(博士后)、许明副教授(博士)、王桂林副教授(博士?⑽暮〈腋苯淌冢叫浚⑽馐钢饨彩r叫可(17)挪n彩ruT可(12)煜私彩? 2、李正良学术团队 (1)负责人:李正良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桥梁与隧道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力学学会理事、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建筑振动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市力学学会副理事长、工程力学学报编委、重庆市土木建筑学会常务理事、重庆市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主持和主研包括“973”重大基础研究项目在内的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1994年获“四川省十佳青年教师”称号,1996年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青年教师奖”,1997年获“四川省优秀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2)主要研究方向 高层建筑上部结构及地基基础分析和设计的新方法、新理论 结构灾变行为与损伤诊断理论及方法 混凝土结构的耐久性评估及维修决策方法 大跨度桥梁结构的抗震与抗风 (3)团队主要成员 邓安福教授(博导)、陈朝晖副教授(博士)、干腾君副教授(博士)、李正英讲师、熊辉讲师(博士生)、黄超讲师 3、李英民学术团队 (1)负责人:李英民 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防灾减灾与防护工程学科带头人,现任中国建筑学会抗震防灾分会理事、中国建筑学会高层抗震专业委员会委员、重庆建筑物抗震鉴定与加固技术委员会委员、重庆土木建筑学会建筑结构专业委员会委员、《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编委、《世界地震工程》编委、《工程抗震》编委。主持和主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其它国家级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12项,参加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的修订编制。发表学术论文近60篇。1996年获建设部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宝钢优秀教师奖。 (2)主要研究方向 结构抗震分析方法 工程地震与地震动输入 现代信息技术在结构抗震工程中的应用 城市综合防灾减灾 工程抗震性能鉴定与加固 (3)团队主要成员 杨溥副教授(博士)、肖明葵教授(博士)、曹晖副教授(博士)、夏洪流副教授(博士)、刘立平副教授(博士)、董银峰讲师(博士生)、常中仁讲师(博士生)、郑妮娜讲师

文档评论(0)

ld55566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小小鹏鹏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