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专练:唐太宗.docx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文言文阅读唐太宗专练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太宗知其若此,每见人奏事,必假颜色,冀闻谏诤,知政教得失。贞观初,尝谓公卿曰:“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主若自贤,臣不匡正,欲不危败,岂可得乎?故君失其国,臣亦不能独全其家。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虞世基等,寻亦诛死。前事不远,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节选自《贞观政要·求谏》) 材料二: 田表圣奏议叙 苏轼 故谏议大大、赠司徒田公表圣奏议十篇。呜呼,田公,古之遗直也。其尽言不讳,益自敌以下,受之有不能堪者,而况于人主乎?吾是以知二宗之圣也。自太平兴国以来,至于咸平,可谓天下大治,千载一时矣。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测之忧,近在朝夕者,何哉?古之君子,必忧治世而危明主。明主有绝人之资,而治世无可畏之防。夫有绝人之资,必轻其臣;无可畏之防,必易其民。此君子之所甚惧也。方汉文时,刑措不用,兵革不试,而贾谊之言曰:“天下有可长太息者,有可流涕者,有可痛哭者。”后世不以是少汉文,亦不以是甚贾谊。由此观之,君子之遇治世而事明主,法当如是也。 谊虽不遇而其所言略已施行不幸早世功烈不著于时。然谊尝建言,使诸侯王子孙各以次受分地,文帝未及用,历孝景至武帝,而主父偃举行之,汉室以安。今公之言,十未用五六也,安知来世不有若偃者举而行之欤?愿广其书于世,必有与公合者,此亦忠臣孝子之志也。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谊A虽B不C遇D而E其F所G言H略I已J施K行L不M幸N早O世P功Q烈R不S著T于U时 11.下列对文中标红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照,即照见自己;自贤,即以为自己贤明,“贤”是“以为贤明”的意思。 B.遗直,即指直道而行、有古人遗风的人。作者在文中赞美了田公直言敢谏。 C.大治,指治理得好。“治”与《出师表》“不效则治臣之罪”中“治”含义不同。 D.是,指这、这样。“是”与《归去来兮辞》“觉今是而昨非”中“是”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先概写太宗以和颜悦色“求谏”,再引用他自己的话写他为什么要“求谏”,是一则以“记言”为主的短章。 B.材料二开篇,苏轼就称赞田公为“古之遗直”,也由衷称颂“二宗”虚怀若谷,能接纳田公直言不讳的进谏。 C.汉文帝的时候,由于对内不用严厉的刑法,对外也不兴兵动武,所以,贾谊为此忧虑,向文帝进谏。 D.苏轼认为有必要将田公的奏议集刊行于世,让它广泛流传,期望能遇到与田公见解相合之人,让奏议得以发挥作用。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威容俨肃,百僚进见者,皆失其举措。 (2)其尽言不讳,盖自敌以下,受之有不能堪者,而况于人主乎? 14.唐太宗与苏轼都论说了臣子进谏的必要性,两人阐释的内容有同有异,请简要分析其同异。 10.DLP11.D12.C 13.(1)太宗容颜威严庄重,入朝见他的各种官员,都失去了他们(平日的)举止姿态。(2)他直言不讳,大概连(即使)与他地位相当或以下的人,听了他的话都觉得不能忍受,更何况是对于君主呢? 14.(1)同:两人都从人性的弱点出发,借用古事谈到君主需要臣子进谏。(2)异:唐太宗以隋亡为例,论说臣子不进谏导致君臣亡国破家;苏轼以贾谊谏文帝为例,证明进谏成就了汉代的安定和君臣的美名。 (二)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材料一: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战国策·齐策一》) 材料二: 太宗见而遣使谓百药曰:“朕于皇太子处见卿所作赋,述古来储贰事以诫太子,甚是典要。朕选卿以辅弼太子,正为此事,大称所委,但须善始令终耳。”因赐厩马一匹,彩物三百段。 贞观中,太子承乾数亏礼度,侈纵日甚,太子左庶子于志宁撰《谏苑》二十卷讽之。是时太子右庶子孔颖达每犯颜进谏。承乾乳母遂安夫人谓颖达曰:“太子长成,何宜屡得面折?”对曰:“蒙国厚恩,死无所恨。”谏诤愈切。承乾令撰《孝经义疏》,颖达又因文见意,愈广规谏之道。太宗并嘉纳之,二人各赐帛五百匹,黄金一斤,以励承乾之意

文档评论(0)

134****36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