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古代服饰颜色等级制的形成及其原因.docVIP

【doc】古代服饰颜色等级制的形成及其原因.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doc】古代服饰颜色等级制的形成及其原因 古代服饰颜色等级制的形成及其原因 ? 98?洛阳师范学院2005年第1期 古代服饰颜色等级制的形成及其原因 马豫鄂 (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所,湖北武汉430079) 摘要:以服饰的颜色作为区分社会成员身份贵贱的手段,如果说上古时期的品色服制度可以从物 质条件来解释,那么随着物质条件的改变而进一步沿袭并强化的这一制度,则完全属于意识形态的产物. 其中最具主导地位的是颜色迷信,与古代中国人的宇宙观和五行学说密切相关.以邹衍为代表的阴阳五行 学派提出五德终始的理论,认为历代王朝的更替都是五行相生相克的结果,与五行相配的五色也就成为 天意或天德的象征.秦始皇认为周天子得火德,所以秦代周后,衣服,旄旌节旗皆沿崇黑色;汉废秦,演绎 高帝早年杀蛇杀者赤帝子而改为服色尚赤.这样,不同的颜色就成为国祚或国运的象征.贯穿我国教千 年的服色等级制度是社会等级制度的产物,又反过来起到了强化社会等级制度的作用.它以礼和法的形式 约束着每一个社会成员,任何人在服色方面的错乱都意味着犯罪,从而使颜色逐步具有尊卑高下的文化特 性. 关键词:礼服制;品色服;颜色迷信;五方色 中图分类号:K892.9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4970{2005)01—0098—02 lt;后汉书?舆服制》说:夫礼服之兴也,所以报功章德, 尊仁尚贤.故礼尊尊贵贵,不得相逾,所以为礼也.非其人 不得服其服,所以顺礼也.这种以服饰的颜色作为区分社 会成员身份贵贱,官位高低的手段,在我国历史上影响深 远.这一做法由酝酿到成熟,由粗疏到精细,经历了漫长的 时间,最后形成了规范化的品色服制度,确立了服裳颜色 的严格而鲜明的等级序列,专制时代的社会等级制度由此 得到强化. 从文献记载可知,西周至春秋时期,人们已经产生了用 服装颜色区分尊卑的观念.周代的礼乐制度确立以后.颜 色用以区分等级的功能IEI益增强,其使用范围主要是奴隶 主贵族的车马服饰.服色以赤,玄二色为尊.《诗经?曹风? 候人》:彼其之子,三白赤芾.毛传:大夫以上,赤芾乘 轩.《论语?乡党》:红,紫不以为亵服.古时大红色为 朱,是很贵重的颜色,红和紫同属此类.除赤色以 外,玄色也被周人视为贵色,吉色,贵族常用黑色衣料来制 作礼服,于祭祀,婚仪,冠礼等庄重场合穿着.《苟子?富国 篇》:诸侯玄衣冕.lt;诗经?小雅?采菽》:又何予之,玄衮 及黼.《礼记?玉藻》:天子玄端而朝IEI于东门之外,诸侯 玄端以祭. 先秦时期虽已产生了以服色区分贵贱的观念,但只能 区分贵族与庶民,奴隶之间的界限,而不能严格区分天子, 诸侯,卿大夫,士之间的等级差别,还未形成以服色区分社 会成员的具体身份和官职高低的等级序列.秦汉魏晋南北 朝时,封建制度已经确立,门阀制度也当盛行,颜色的等差 变化随之进一步展开,用颜色区别社会等级在此时已成为 一 种必不可少的手段,但不够严格,尊卑混用的现象时有所 见.区分官员职位高低的是他随身佩带的印绶的颜色.绶, 据祈南汉墓出土的石刻画像来看,这东西挂于腰间,是一种 系于印纽的织有丙丁纹的丝绦,长一丈二尺……阔三尺, 长宽之制,大而醒目.它由不同的颜色和绪头多少来分别 等级,和官印一块由朝廷颁发,通称印绶,死后还要缴还 上去.官员平时把官印纳入腰侧的革制囊,而将绶带垂 于腹前,有时也连绶带一并放入囊中.当时绶带的颜色成 了社会身份,官职高低的最鲜明标志,这在先秦是不曾有过 的事情.据《汉书?百官公卿表》记载,相国,太尉,大司马, 大司空,太师,太傅及前后左右将军,皆金印紫绶;秩比 二千石以上的高官皆银印青绶;秩比六百石以上的官员 皆铜印黑绶……《后汉书?舆服志》记载东汉帝王官员印绶 的等级颜色说:乘舆(皇帝)黄赤绶,诸侯王赤绶,诸 侯贵人,相国皆绿绶,公侯将军紫绶,九卿,中二千石, 二千石青绶,千石,六百石黑绶,四百石,三百石,二 百石黄绶. 隋唐以后,服色等级制度高度强化,服裳颜色形成了一 个严格的等级序列,哪一种身份的人穿着哪一种颜色的服 裳,皆有定制,不得错乱,僭越.这也就是我们所熟知的 品色服制度.公卿高官衣着朱紫,荣宠显赫;工商,皂 隶,屠沽,贩夫身穿白衣,寒酸卑贱,无异于囚徒穿上囚衣. 品色衣一词最早出现于北周,但其使用范围小,也并未形 成一种制度.至隋朝,不同品级的官员之间,服色被严格区 别开,规定五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穿紫袍,六品以下的官员分 别用红,绿两色,小吏用青色,平民用白色,而屠夫与商人 只许用黑色,士兵穿黄色衣袍,任何等级都不得使用其他等 级的服装颜色.到唐朝武德年间,服饰礼仪沿袭隋制,但有 收稿日期:2004—11一O8 作者简介:马豫鄂(1981一),女,湖北荆州人,华中师范大学历史文献所硕士研究生.

文档评论(0)

星星点灯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