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四章 城市空间结构;本章将介绍城市空间结构的有关概念、基础理论、典型模式和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主要因素,并重点讨论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第一节 城市空间结构的概念;第一种观点是国外学者费利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来的。作为早期的研究学者, 费利试图建立起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框架。他认为,城市空间结构概念框架由以下 四个层面组成:
1、城市结构包括文化价值、功能活动和物质环境三种要素。;3、城市空间结构包括形式和过程两个方面,分别指城市结构要素空间分布和空 间作用的模式。
4、时间层面。尽管每个历史时期的城市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前一历史时期,但每一历史阶段城市结构的演变还是显 而易见的,因而,有必要引入时间层面。;第二种观点是国外学者鲍瑞纳在20世纪 70年代提出来的。他把系统理论应用到空间结构的研究中,他认为,用系统理论的语汇表述城市空间结构概念会更为严密,因为系统理论强调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而这正是城市空间结构的本质所在;其次,系统理论的中性立场使之能够适应于不同的观点。所以,他认为城市系统有三个核心概念:;1、城市形态,是指城市各个要素(包括物质设施、社会群体、经济活动和公共 结构)的空间分布模式。
2、城市要素的相互作用,是指城市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使之整合成为一个功 能实体,被称为子系统。;第三种观点是国外学者哈维在1973年提出来的。在哈维之前,传统的城市研究受到社会学科的方法和地理学科的方法之间的学科界限的束缚。社会学科的城市研究仅强调社会过程,而地理学科的城市研究只注重空间形态。;因此,哈维认为,城市研究的跨学科框架就是在社会学科的方法和地理学科的方法之间建立“交互界面〞,并在1973年对城市空间结构概念的开展作了更为精辟和明了的论述:任何城市理论必须研究空间形态和作为其内在机制的社会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综合上述三种观点,城市空间结构可以概括为:城市空间结构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城市各个要素通过其内在机制
(包括与社会过程之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而表现出的空间形态。;第二节 城市空间???构的基础理论;1、农业区位论
农业区位论是研究农业空间经济活动的组织和优化的区位理论。即研究不同的农业活动在不同的地域范围内的最正确选择。;理论局限性和奉献:杜能的农业区位论对区位理论产生了重大影响,对其评介也褒贬不一。当然,杜能理论的模式过于理想化,假设前提条件过多,考虑因素也比较简单,而且没有考虑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首要目的便是追求最大利润的特点,所以显得有些薄弱,实际应用意义不大,;但杜能毕竟是进行了一项开创性的艰苦工作,其理论为区位论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特别是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杜能学说的意义在于为配置城市郊区(腹地)产业、合理利用土地,使之更好地为城市效劳及为促进城乡一体化提供了有价值的构思。;2、工业区位论;理论局限性和奉献: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局限性在于静态地、孤立地分析,是 一种静态地、局部均衡的微观区位理论,同杜能的区位论一样,撇开了资本主义 生产追求最大利润原则,只考虑本钱因 素;同时他以资本主义社会的完全竞争 为前提,没有论证不完全竞争条件下的 区位趋势。;此外,他对于工业区位指向的因素分析也比较简单。但是,韦伯的工业区位理论是第一个系统完整地论述工业区位的理论,一直是西方区域科学和工业布局的根本理论,他提出的投资效益分析是工业区位论的出发点。今天在城市空间结构中普遍采用的工业成组布局和最正确区位论亦正是导源于其区位理论。;3、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是由德国地理学家克里斯泰勒创立的,他在1933年出版的《德国南部的中心地》一书中提出该理论。克里;他认为城镇是区域的核心,应建在位于乡村中心的地点,起周围乡村中心地的 作用;中心地依赖于收集输送地方产品,并向周围乡村人口提供所需货物和效劳 而存在。他深入地探讨了中心地对周围 地区担负中心效劳的范围,认为距离最 近、最便于提供货物和效劳的地点,应 位于圆形商业地区的中心。;为了防止相邻中心地效劳范围的重叠交叉,将中心地圆周区体系转换为六边形体系。由于现实世界中城镇的规模分布存在着一定的等级规模关系,即城镇规模等级越低,数量越多,反之则越少。克里斯泰勒根据这一实际情况,进一步分析了中心地等级形成的条件,并把中心地所效劳的地区称为补充区域,指出中心地等级取决于毗邻的补充区域的大小。;理论局限性和奉献:克里斯泰勒认为,城市的根本功能是作为其腹地的效劳中心,为其腹地提供中心性商品和效劳,如零售、批发、金融、企业、管理、行政、专业效劳、文教娱乐等。由于这些中心性商品和效劳依其特性可分成若干档次,因而城市可按其提供的商品和效劳的档次划分成若干等级,各城市之间构成一个有规则的层次关系。;这样,高级中心地才有可能提供高档货 物和效劳,称之为:“高级中心地功能〞,低级中心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