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陕西翠华山山崩景观形成的主要因素
翠华山旅游目的地位于合肥市城南约35公里处。秦岭山系南山以北,范围包括太峪水系附近的南部山区。南是最后的南山峰,北是第四纪干旱的渭河沉积区,面积约29公里(图1)。该景观位于南高北低的地形上。从低到高,有明显的落叶阔叶林针叶林亚高山草甸植物植被的分带现象。翠华山旅游目的地以山崩塌地质风景秀丽为特色。呈现出奇怪、险、精、险、野生的风格。集科学研究、休闲、探索和旅游于一体。不同大小的山崩石体育风格丰富,特色丰富,特色典型,吸引了国内外游客。风景如画的地方的地质崩塌遗迹规模大,保存完好,类型典型,世界罕见。因此,它被申请为国家首批12处“国家山崩地质公园”之一。然而,作为风景如画的主要景观,必须深入研究山地的次变、过程、因素控制和山崩景观保护。
1 旅游景区山崩、山崩景观分布
翠华山山崩景观主要由水湫池(天池)山崩(A)、甘湫池山崩(B)及大坪山崩(C)三部分组成,山崩地貌总面积约5.2 km2,山崩堆积达3×108m3(图2).
水湫池山崩位于太峪水系中游,是翠华山旅游风景区的主体.该地区景点丰富,旅游设施齐全,是游客的必游之地.该景观面积约2.5 km2,山崩堆积约1.5×108m3.甘湫池山崩位于太峪水系的上游,是翠华山旅游风景区的重要部分之一.由于山崩处海拔较高,沟谷切割加深,是探险登山的良好景点,因而增加了青年游客登秦岭大梁观八百里秦川的信心和吸引力.该景点山崩景观面积约1.5 km2,山崩堆积约1×108m3.大坪山崩位于太峪正岔沟中上游、水湫池山崩西侧,以梁相隔,相距约13.5 km,该山崩景观面积约1.2 km2,山崩堆积约5.0×107m3.
2 山崩的形成因素
翠华山山崩景观是内力因素与外力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内力因素为山崩的形成提供了前提并奠定了基础,外力因素则是诱发山崩形成不可缺少的条件.
2.1 水体节理构造
内力因素主要包括岩石类型背景及面理构造地质因素.
秦岭北坡主要出露地层为中元古代宽坪群、早元古代秦岭群及印支期翠华山二长花岗岩(下称翠华山岩体).地层走向呈北西西——南东东向,与秦岭山脊近乎一致.其中水湫池山崩、甘湫池山崩及大坪山崩均位于翠华山岩体层位,同时98%的山崩体岩性为中粗粒二长花岗岩,少量为混合岩化斜长角闪片岩.因此翠华山岩体是形成山崩的第一因素,为山崩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和背景.
面理构造主要包括节理面理、断层面理及变质地层面理三种类型.节理是指翠华山花岗岩体中的裂隙构造,以其无明显位移破裂面为特征,节理构造是一种透入性构造,在翠华山岩体中十分发育,在露头范围内均可观察到.由于节理作用的影响,原本以块状构造为主的花岗岩岩体形成“豆腐块”状的岩体,岩体内部出现“网状”不连续面,岩体整体性受到破坏,使翠华山岩体岩块变得易于滑动,为以后山崩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翠华山岩体节理以剪节理性质为主,节理面产状基本稳定,延伸较远,节理面平直光滑,矿物质充填较少,并以共轭X型节理体系产出,将翠华山岩体切成菱形及棋盘格式形状.根据野外实地观察,翠华山岩体发育六组节理构造,即350°~15°∠65°~80°、45°~65°∠15°~25°、160°~175°∠60°~70°、70°~85°∠33°~42°、95°~115°∠75°~85°、265°~278°∠4°~26°,其中以近东西向及南北向两组节理最为发育,而该两组节理又以高倾角(65°~80°)、倾向分别以向北及向东为特征.断裂面是具有明显位移的断层构造面,叠加于节理构造之上,使翠华山岩体进一步破碎.断裂构造属于非透入性构造,在水湫池景区内仅发现三条,产状与秦岭山前断裂相似,走向近东西,倾向向北,倾角为65°~70°.断层性质以脆性正断层为主,断面发育擦痕及阶步构造遗迹,断面光滑如镜,发育硅质动力结晶擦痕条纹.变质层理面构造是破坏翠华山岩体整体性的另一重要因素.该地区的背景地层为宽坪群(Pt2kn)中-深变质地层.在翠华山岩体侵入就位过程中发生混合岩化作用,捕虏围岩包体,形成混合岩化片麻理不连续结构面,在该结构面上发育云母片状矿物,使得岩石更易剥离瓦解.混合岩化片麻理结构面产状与区域变质面理基本协调,走向近东西,倾向北,与北倾坡向地形相吻合.
在观赏山崩石海景观过程中,通过崩石轮廓可以发现节理是崩石的主要外界面,在山崩过程中,崩石主要沿节理面崩落破碎,形成了太乙真人、通灵玉玺等景点;以断裂面为崩石边界,主要见于风洞、奈何桥等景点;以混合岩化片麻理为界面的崩石主要见于飞流直下等景点.通过在十八盘及山崩石海两处主风景对崩石轮廓界面性质的随机统计分析(总数为505块),结果发现崩石界面为节理的485块,约占90%;崩石界面为断裂面的12块,约占2.4%;崩石界面为混合岩化片麻理的8块,约占1.6%.由上述数据可以看出不同性质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