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高拱与河南地方社会治理.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代高拱与河南地方社会治理 明万历初的张居正改革对人们来说是熟悉的,但直接的起源和激励来自高相及其下属的改革。诚如著名学者韦庆远所云, 作为始创期的隆庆改革, 为万历朝大改革奠立了基础, 确定了政策走向;后者是前者改革方案的合理延续和发展, 其间的承传和衔接关系非常明显。如果没有隆庆时期奠定的初基, 万历时的改革也就势难如此迅猛地展开。可见对高拱隆庆改革的研究是完整理解隆万改革的必要前提。近些年来, 这一看法已成为研究者的共识, 更多的学者开始关注并致力于高拱及其隆庆改革的研究。关于高拱隆庆改革的吏治整顿、军事改革和边防建设等方面的研究, 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第九章做了深入而系统的论述, 其他代表性成果有牟钟鉴《论高拱》、王兴亚《高拱的吏治思想及其改革》、张鸣芳《高拱整顿吏治的理论与实践》、岳天雷《高拱的军事改革及其靖边功绩》、赵世明《高拱军备边防建设及其历史地位》等。这些成果因其研究对象或范围的限定, 皆未涉及居阁期间的高拱与河南地方政治间的关系问题。高拱生于河南, 对家乡情况包括存在的一些问题了解较多, 有关地方的讯韦庆远:《张居正和明代中后期政局》,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第5页。息对他来说也较畅达, 这种天然的乡谊关系决定了他和河南地方间微妙联系的存在。同时他身任阁臣, 柄握大政, 以国家代表和形象出现, 从这个角度言, 他对河南地方政治的关注和参与实质上反映的是国家和地方间的关系。因此, 我们尝试的这项研究不仅可以深化对于高拱个人品格的理解及隆庆改革的深度和细部的认识, 还可窥知国家对地方施加作用的方式、过程和两者互动的实态。 一 高二高二进入内阁的初步介绍及当时的社会问题 1. 高拱的政治身份 高拱, 字肃卿, 号中玄, 河南开封府新郑县人。正德七年 (1512年) 十二月十三日生, 万历六年 (1578年) 七月初二日卒。嘉靖二十年 (1541年) 成进士。后相继任翰林院编修、侍读、侍讲学士、太常寺卿管国子监祭酒事、礼部左侍郎、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 继以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掌詹事府事。其间的嘉靖三十一年至三十九年 (1552~1560年) , 担任裕王 (即后来的穆宗) 讲官达9年之久。四十四年 (1565年) 六月, 升礼部尚书兼翰林院学士。四十五年三月二十八日, 以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时徐阶任首辅, 因高拱“不为折节”, “丰裁”自出, 两人意见时有不合而引发冲突。1和高拱一同入阁的郭朴, 系河南彰德府安阳人, 与拱同乡, 两人过从甚密, 资格较拱为老, 拱每事推之。2高拱因获盟友支持, 对阶更是倨傲, “负才自恣”, 使阶无法容忍。当世宗宾天之际, 阶起草遗诏, “尽反时政之不便者”, 然“拱与朴不得与闻, 大恚, 两人遂与阶有隙”,3积怨加深。先此, 兵科都给事中欧阳一敬等疏劾高拱屡遭论列而不思引咎, “反指言官为党, 欲威制朝绅, 专擅国柄, 亟宜斥罢”。4继而南京都察院御史李复聘等劾奏拱奸恶五事, 也请罢之。5高拱“前后疏辩, 词旨颇激”。而高拱门生、都察院试御史齐康以拱屡被论劾, 疑阶主使, 乃出来反击, 疏论徐阶“险邪贪秽、专权蠹国”,6激起更大波澜。于是, “九卿大臣及南北科道官纷然论奏, 极言丑诋, 连章特疏, 不下数十”。其他如“御史巡按在远方者, 转相仿效。即不言, 众共起之。大抵随声附和而已”, 形成更大的论拱声势。在奉迎徐阶的政治势力的强压下, 高拱无奈, 引疾求退。穆宗出于藩邸讲读旧谊, 对拱或降谕慰留, 或遣医诊视, 然“拱终不出, 求去益坚”。7隆庆元年 (1567年) 五月二十三日, 称病乞休。这是高拱的首次入阁经历, 前后仅一年零二个月。在该阶段, 因与首辅徐阶间的矛盾和冲突, 他的政治才能未能得到施展。 在拱蛰居二年半后, 隆庆三年腊月, 穆宗召其还阁, 兼掌吏部事。高拱疏辞, 穆宗不允, 说“拱辅弼旧臣, 德望素著, 趣令赴任”。8高拱在辞弗获准的情况下, 次年二月初三日正式“陛见履任”,9到隆庆六年 (1572年) 六月十六日被阁臣张居正、司礼太监冯保合谋排挤止, 共二年半的时间。这一阶段是高拱政治生涯中的辉煌时段。他通过为期不长的隆庆改革施展了自己的政治抱负和才华, 为万历初改革铺垫了基础, 深刻影响了明代政治历史的进程。标题中的“居阁期间”即是指高拱第二次入阁这一时段。 在高拱再次入阁前, 徐阶已于隆庆二年七月致仕, 李春芳继任首辅。李担任此职直到隆庆五年 (1571年) 五月间, 但这只具形式上的权力意义, 实际权力则掌控在高拱之手。一则是高拱得穆宗信任, 兼掌吏部之权, 从明朝阁臣权力的演变史上看已是无以复加了。二则从两人性格上看, 高拱强势, 而春芳柔弱。史载, “春芳恭慎, 不以势凌人”。当高入阁后, “直凌春

文档评论(0)

186****661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