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回乡偶书其二解释诗意 回乡偶书二首古诗的意思.pdfVIP

回乡偶书其二解释诗意 回乡偶书二首古诗的意思.pdf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回乡偶书其二解释诗意 回乡偶书二首古诗的意思 天刚蒙蒙亮,窗外的蝉声就此起彼伏地响个不住,那 “嗡 嗡——哇”的叫声是那么高亢嘹亮,仿佛是在告诉人们:它们才 是这个夏天的主角。 每每听到这叫声,就会不由自由地想起大山深处的老家。 夏日午睡醒来,小院里静悄悄的,那些躲在柳荫里的蝉儿高 一声低一声地叫着,妈妈坐在阴凉处,手里忙着总也做不完的针 线活。 那情那景就像一幅画一样定格在时光里,成了我永远也触摸 不到的乡愁,老家还在,蝉鸣亦在,只是树下再也不见了做针线 的妈妈。 只道当时是寻常。好像世间事莫不如此,身处其中的我们不 知道彼时的珍贵,及至时过境迁才悟得其中的种种美好,只是再 也回不去了。 初读不识诗中意,读懂亦是诗中人。关于乡愁,贺知章的 《回乡偶书二首》就给予了我们此种体验,现在和我一起来欣 赏。 01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唐 贺知章 《回乡偶 书 其一》 简译:离家时青春正好,归来时风烛残年,一开口,还是家 乡的口音,看容颜,亦是老态龙钟鬓稀疏。 孩子们见了衰颓老迈的诗人,还以为是远道而来的客人,笑 着问道,客人您是从哪里来的? 赏析:少小离家对老大回乡,乡音未改对两鬓稀疏,天真儿 童对白发衰翁,这三组鲜明的对比,说不尽时光荏苒、岁月无 情。 全诗朴实自然,如同绘画的白描一般,既有回乡的欢愉之 情,也有对人世沧桑的感慨之叹,真是令人回味无穷。 公元744年,86岁的贺知章辞官归乡,此时,距离他37岁中 状元离开家乡,已经过去了将近50年的时间。 数十年宦海奔波,白发盈颠的垂暮之年,还能有幸叶落归 根,回到了日思夜想的故乡,这情形,怎一个悲喜交集可形容。 人生易老,世事沧桑 ,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镌刻在骨子里的 乡音,但是,自己明明应该是这里的主人,却被孩子当成了远道 而来的客人,又怎不让诗人感慨万千呢。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故乡就是一种情结,久久地盘亘 在游子的心头,离开越久,思念越深。 年轻的时候,只想着离家越远越好,老了的时候最想念的还 是家乡的点点滴滴,只是,有时候,当我们真正理解这种情结的 时候,已经是诗中人了。 02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唐 贺知章 《回乡偶 书 其二》 简译:离开家乡的时间太长了,回到家乡后才感觉到家乡的 人事都已变化太多了。 唯一没有改变的就是门前的镜湖水,春风微拂,湖面泛着一 圈一圈的涟漪,碧波依旧是旧时的模样。 赏析:数十载背井离乡,归来时已是物是人非,至爱亲朋, 故交旧友,多半已经不在人世了。 说起往事,除了诧异,除了叹息,除了感慨,除了怀念,好 像在说什么都是多余的,唯有一句 “近来人事半消磨”以概矣。 独立镜湖之畔,放眼望去,水天一色,碧波潋滟,美不胜 收,虽是阔别数十载,湖光山色却还一如当年。 人事消磨,山河依旧。白发苍苍的老者,拄杖独立镜湖之 畔,多少历史的沧桑,已然穿透了纸背,直抵我们心中最柔软的 地方。 如果说, 《回乡偶书》的第一首还有一丝亲人久别重逢的欣 喜之情在内,那么,这一首则充满了无限的感伤之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沧桑之感油然而生,在大自 然面前,人类是如何的渺小,天地一瞬,不过倏忽之间而已。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少时读宋之问的 《渡汉江》,不能理解诗人的忐忑和紧张, 回家不就是该是归心似箭吗? 一位隐居终南山的自由作家,在他新书的扉页写下这样一句 话: “山中的槐花可以开好多年,而我只能看几十年。” 人事日非,山河依旧。长大后,读了贺知章的 《回乡偶 书》,忽然明白了故乡两个字对于游子的真正寓意。 贺知章的这两首 《回乡偶书》之所以传诵久远,就是因为它 是作者的有感而发、真情流露,整首诗浑然天成,朴实无华,没 有一点雕琢的痕迹。 只有能够打动人心,才会走进人心,才会令人感同身受,从 而有所启发, 《回乡偶书》就是如此。 初读不知诗中意,读懂已是诗中人。原来,乡愁,从我们离 开家的那一刻,就已经开始了,只是,真正懂得总是要在历尽千 帆之后……

文档评论(0)

企业标准录 + 关注
实名认证
服务提供商

本人从事商标,知识产权,工商税务,资质办理等工作,对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能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为中小型企业提供优质服务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