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迟的黄山记阅读答案.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徐迟的黄山记阅读答案 【篇一:《黄山记》学案(教师版) (1)】 语文备课组庞彩花 时间:2013.2.15 学习重难点: 1、重点:理解本文构思谋篇的手法。 2、难点:语言简练巧妙、热情奔放。学习课时:2 课时 第 1 课时 一、走进作者: 徐迟(1914~1996)浙江省吴兴人。现代诗人、报告文学作家。原 名商寿。他前期作品有诗集《二十岁的人》,散文集《美文集》; 解放后,写有特写集《我们这时代的人》、《庆功宴》, 1978 年写的报告文学集《哥德巴赫猜想》是献给全国科学大会的厚礼。曾获1981 年 全国报告 文学一等奖。二、知能巩固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利用工具书、熟记) 2、理解下面的词语 卓越:非常优秀,超出一般. 菡萏:荷花的别名. 绯红:鲜红. 诡奇:奇异褶皱:折缝 悭吝:吝啬;小气氤氲:烟云弥漫 煞费心机:辛辛苦苦地费尽心思倏去倏来:忽来忽去 化险为夷:使危险的情况和处境变为平安扑朔迷离:比喻事物错综复杂,难于辨别三、课文初探: 1、文章无论是从宏观还是从微观上,都注意以时间为线索组织材料, 使文章显得内容丰富而不繁杂,请给各部分加上恰当的小标题。 黄山胜景天造就 千古黄山几人登 今登天都寻常事 天下奇景数黄山 2、第一部分写了哪些景物?(摘抄课文语句),突出了黄山什么特 点? 云海、雾、霞光、植物、鸟兽、泉流、摄身光 “高峰下临深谷,幽潭傍依天柱”、 “处处是悬崖绝辟,无可托足” 特点:奇、险 3、第一部分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哪些词语体现出来?有什么表达 效果? 拟人。 “打开”、“毫不悭吝”、“特意委托”、赏赐”、“煞费心机”、“安排”等。这种写法给读者耳目一新之感,更能突出黄山是大自然“煞费心机”安排的。 4、写黄帝在这里飞升是“传说”,和李白等人有诗文留下为证,显然 不同,为什么要选用“传说”这一材料呢? 增加黄山的神秘色彩,使黄山显得更有魅力。 5、阅读第三部分,按登山经过填充: 温泉宾馆 → 人字瀑 → 立马亭 → 龙蟠坡 → 半山寺 → 鲫鱼背→ 鲫鱼背→ 小心壁 →天都峰。 第 2 课时 一、课文探究 1、课文第三部分通过写作者登山之“容易”来赞美“属于少数人的幸 福已属于多数人”的伟大时代和人民,那么,作者运用什么手法体现 文章中心的? (1).对比: 把前人攀缘险峰的石级与现在有铁栏杆的宽阔的石级作对比;以古代旅行家的心情、遭遇与我们“直上,直上,直 上”“却无可战栗”作对比。 (2).详略处理得当: 如“过了立马亭,龙蟠坡,到半山寺,便见天都峰挺立在前”“古人不可能去的,以为最险的地方,鲫鱼背、阎王坡、小心壁等等”“看啊,天都峰、莲花峰、玉屏峰、莲蕊峰、光明顶、狮子林,这许多许多佳处,都在公园中”详写登天都峰,其余 略写,重点突出。 (3).记叙与议论相结合,记叙为议论作依据。写天都峰之险,而 今天却化险为夷,这是石工们的功劳,所以引出议论, “我们这江山, 这时代,正是这样,属于少数人的幸福已属于多数人。虽然这里历 代有人开山筑道,却只有这时代才开成了山,筑成了道。” 第四部分: 写在黄山之巅见到的云海、松树、日出、摄身光等奇观。 2、第四部分承第一部分黄山景观“奇”的特点而来,“奇”体现在何处? 奇就奇在“变化无定”上,云海漂泊无定,景物瞬息万变,群峰时隐 时现,忽而旭日东升,忽而倾盆大雨,从彩虹到神奇的摄身光,写 尽黄山的险与奇,还有神秘感。 又如写松树,“从峰顶俯视,它们如苔藓,披覆住岩石;从山腰仰视, 它们如仙女,亭亭而玉立。沿着岩壁折缝,一个个的走将出来,薄 纱经绸,露出的身段翩然起舞。”“排云亭前,好比一座繁忙的海 港,??我多么想从这儿扬帆出海去。可是暗礁太多,浪这么险恶,??”这些比喻,都把景色的奇异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 二、重点突破 1、第二部分作者运用了丰富的联想,写数千年人类极少能攀上黄山 之巅,并多处引用古人登山时留下的诗句传说等,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我的观点】作者极写古人极少有人能登上黄山之巅,无论是形式 上还是内容上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它能够使文章结构波澜起伏,而又貌断实续: 烈共鸣。请结合文章第四部分对“黄山日出”的描写,简要赏析这种 写法。 【我的观点】如作者在写第一道光芒的“红”“鲜”时,联想到火球腾 空时的“彩霞掩映”;写日出时的“光影”变化时,联想到琉璃宝灯高 悬时的“奇光异彩”,如“大放”的“焰火”??作者由此及彼,联想丰富, 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描摹作者刹那的心境,语势激越奔放,气势 磅礴,读者充分发挥想象,耐心咀嚼,便能产生身临其境,如梦如 幻的审美感受。 三、每课一得 本文是一篇游记散文,但却没有泛泛地记自己的行程。文章思接千 载,联想丰富,语言绮丽,意境优美,确实能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那什么是联想呢? 联想,就是一种事物和

文档评论(0)

dqy118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认证主体上海海滋实业有限公司
IP属地湖北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310115MA7DL1JF2N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