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捻转血矛线虫病的防治
变形血矛是反刍动物胃肠道的寄生虫。属于毛圆科血矛科,寄生虫主要寄生在山羊和绵羊的真胃。捻转血矛线虫是一种纤细柔软的线虫, 呈毛发状, 因吸血呈淡红色, 成虫头端尖细, 口囊小, 内有一矛形齿。雄虫长18~22mm, 淡红色, 交合伞发达, 背叶小不对称, 交合刺等长, 雌虫长26~32mm, 因白色的生殖器官与含血的红色肠管相互环绕, 形成红白相间“麻花样”的外观, 故称捻转血矛线虫, 俗称“麻花虫”, 由于它寄生于真胃, 又称捻转胃虫, 阴门开口于虫体的后半部, 有一个显著的瓣状阴门盖。
虫卵呈短椭圆形, 卵长75~95μm, 宽40~50μm, 卵壳薄、光滑, 灰白色或无色, 厚度1微米, 卵内几乎为胚细胞所充满, 但两端常有空隙, 胚细胞为16~32个。
笔者从2004年4月至2008年5月, 带领牧医专业部分学生先后深入到吉首地区丹青养羊场、矮寨养羊场、己略养羊场, 古丈花果山养羊场、茄通养羊场、万岩养羊场和吉首向阳街个体宰羊场, 开展对山羊寄生虫的调查。
采取的方式是: (1) 采集山羊直肠粪便, 用显微镜进行虫卵检查, 对感染严重的病例还进行了虫卵感染强度的检查。 (2) 收集各个养羊场部分死亡羊只进行尸体剖检, 进行寄生虫成虫的计数。 (3) 对有寄生虫病症状的羊还进行了血红蛋白的测定和红细胞计数。
通过检验我们发现山羊粪便中有多种消化道线虫的虫卵, 如食道口结节虫、仰口线虫、毛首线虫、夏伯特线虫等, 其中捻转血矛线虫的虫卵数量最多。捻转血矛线虫对山羊侵袭严重, 羊群感染率高, 严重影响了羊的生长速度和羊群的发展, 现将检验结果报告如下。
1 第一,从是否存在单次放线菌在低湿地区放养的羊毛感染率高,在低湿地区放养的粉包
从表1可以看出, (1) 捻转血矛线虫对羊群感染率高, 达75.6%。 (2) 在调查中发现凡栏舍建立在低洼和经常在低湿地方放牧的羊群感染率高。 (3) 以上检验方法采用饱和盐水漂浮法。
2 成虫感染强度
在检验羊的粪便过程中, 对那些体膘状况差, 而且在检验粪便时发现有较多虫卵的羊, 有针对性的进行了虫卵感染强度的检验, 即检验1g粪便中所含虫卵数量 (EPG) , 检验结果详见表2。
检验结果表明, 凡1g粪便中有1000个以上虫卵的羊, 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临床症状, 羊体质瘦弱、被毛粗乱、可视粘膜苍白, 呈贫血状, 屠宰率低、肉质差。
3 真胃内捻转血矛线虫的数量
几年来在调查山羊寄生虫的过程中, 对于各个养羊场死亡的羊, 选择有疑似寄生虫病的尸体进行剖检, 方法是采集羊真胃内容物, 用水洗沉淀法, 反复漂洗, 最后计数其真胃内捻转血矛线虫的数量, 剖检结果详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 (1) 死亡羊体内寄生虫成虫数量最少的有421条, 最多达753条。 (2) 剖检病理变化, 血液稀薄, 不易凝固, 胴体消瘦, 肝、脾、肾等器官质地松软, 色泽较淡, 真胃粘膜有出血性炎症。
4 从感染到感染的特性
捻转血矛线虫属直接发育型的寄生虫, 不需要中间宿主, 因此对羊群的感染率高。成虫寄生在羊的真胃内产卵, 有较强的产卵能力, 每天每条雌虫排卵5 000~10 000个, 虫卵随粪便排到外界环境, 在适宜的温度 (12~31℃) 和湿度下, 经1~2天从卵内孵化第一期幼虫, 幼虫活泼, 营自由生活, 再经一周左右蜕皮2次, 变为第三期幼虫, 第三期幼虫具有感染性。羊随着吃草和饮水吞食第三期幼虫而被感染。
第三期幼虫的活动是受温度、湿度和光线强度的影响, 温和的季节、草叶上有较多的露水、微弱的光照是促使幼虫向草叶上爬行的良好条件。因此, 在早晚和小雨后的初晴天, 草叶湿润, 日光又不十分强烈, 这时幼虫大量向草叶上爬行, 牛羊放牧时易将第三期幼虫吞食, 成为牛羊感染的最常发生时机。羊粪和土壤是幼虫的隐蔽场所。感染性幼虫有背地性和向光性反应, 在温度、湿度和光照适宜时, 幼虫就从羊粪或土壤中爬到牧草上;环境不利时, 又回到土壤中隐藏, 幼虫受到土壤的庇护, 得以延长其生活时间;故牧草受幼虫的污染, 土壤为其主要来源。幼虫进入真胃后经30~36小时完成第三次蜕皮, 变成第四期幼虫, 在入侵后的第9天再一次蜕皮而变为童虫, 约在感染后的第2~3周, 经过发育生长而成熟产卵, 成虫寿命一年左右。根据以上流行特点可以认为: (1) 低湿牧地有利于本病传播。 (2) 早晚露水草和小雨后的阴天放牧, 牛羊最易感染本病。
5 血色素和红细胞
捻转血矛线虫的致病作用, 最主要的特征是引起羊体的贫血和衰竭。在真胃内大量虫体的寄生, 常以其虫体的前端刺入粘膜, 引起损伤, 造成真胃的炎症和出血。成虫在寄生时分泌毒素, 毒素的作用是干扰造血功能、消化液的分泌、胃肠的蠕动和体内碳水化合物的代谢。由于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