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汉晋佛教史上的三大阶段.docxVIP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汉晋佛教史上的三大阶段 南北朝初(5)佛教造像是中国金铜佛的早期阶段,也是石虎寺的创始人。提及它们的来源, 人们的视线一般会转向西面,习惯地认为印度犍陀罗佛教艺术从西域丝绸之路,经过甘青地区传入中原地区,于是新疆克孜尔石窟、甘肃炳灵寺石窟、敦煌石窟、山西云冈石窟应运而生,早期金铜佛和北凉石塔也由此产生。这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一些早期佛教文献记载的西来佛僧译经传教便循经此途。但是, 在上述南北朝初期佛像出现之前,相当于两晋时期的佛像材料过去发现甚少,从犍陀罗艺术到南北朝初期金铜佛和早期石窟之间,大致存在相当于两晋时期(263~420)约150年的缺环。金申对相当于东晋时期的十六国金铜佛像做过研究,但对其来源判断较为笼统。1李静杰也对早期金铜佛谱系进行过梳理,2但是他建立的年代序列存在不少问题。我曾就其中的早期金铜禅定佛的类型和年代分期进行了重新研究。3杨泓早已注意到四川东汉佛像与南北朝初期佛像的某种关系,但他提出的相关判断值得商榷。 一般而言,对于南北朝初期佛教造像如何形成人们一般未暇顾及,或者采用延长犍陀罗艺术生存时间的方式(即将犍陀罗艺术下限延至4至5世纪)加以解释,但却没有说明犍陀罗艺术图像志通过何种途径、何种方式传入中国。况且,犍陀罗艺术编年迄今仍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4因此,探讨南北朝初期佛教造像图像志的来源视野不妨开阔一些,与其舍近求远,还不如把重点关注放在近年来积累、日益丰富的汉晋佛像材料上来。 汉晋佛像可粗分三大阶段:第一,长江上游的东汉至蜀汉摇钱树佛像(125~240);第二,长江中下游的东吴至西晋佛像镜、陶瓷佛像(260~317);第三, 北方地区的西晋至东晋十六国金铜佛像(263~ 439)。这三大阶段分别间接或直接对南北朝初期佛像的图像志产生了影响。 一、 佛像的装饰、汉画、磨光肉蚤 在长江上游地区发现的东汉中期至蜀汉前期佛形像共计37例,其中墓刻2例、陶座佛像3例。另外,在32株摇钱树中共计发现102尊佛像,其中树干佛像98尊、枝叶佛像4尊。由此可知,摇钱树佛像是长江上游地区出土的东汉至蜀汉佛像中发现数量最多者,占佛像总数107尊的95%,最具地域特色, 其中,丰都“延光四年”(125)砖室墓出土摇钱树佛像是我国迄今发现最早者。摇钱树佛像从东汉中期至蜀汉前期共分四期,其主要特征是:头后有横椭圆形项光,头顶有肉髻,上唇有口髭,深目高鼻,面形瘦削,穿通肩大衣,领口下垂,衣袖折皱纹路明显,右手施无畏印,左手以拳握衣角,衣角甚长,延经右手腕下垂,中央形成U形,结跏趺坐。1摇钱树佛像的以下图像志特征对其后佛像产生了影响。 1. 一佛二胁侍布局。安县东汉中期摇钱树干佛像两侧各立一戴尖顶帽胡人,皆双手护住佛像的肩部;安县摇钱树枝佛像两侧各有一戴尖顶帽胡人面向佛像下跪,双手作揖。(图1)2同为一佛二胁侍,彭山东汉晚期陶座佛像则为一僧一俗。长江上游一佛二胁侍的布局影响长江中下游地区吴晋墓出土佛像。1992年,湖北鄂州市东吴墓M4前、后室之间的通道,出土釉陶佛像一尊,佛像出土时两侧各分列一侍俑,尺度小于佛像。31960年,湖南长沙左家塘西晋墓出土佛像夔凤镜,其中四叶中均为一佛二侍,佛居中,坐于莲花之上,佛两侧有兽头,其外二侍站立,趋向佛。41976年,江苏吴县枫桥狮子山3号西晋墓出土“元康”铭文魂瓶,上面建筑模型为三层重檐门楼, 门楼一侧中间塑一尊坐佛,两侧胁侍戴尖顶帽胡人, 坐姿,其高度只及佛之肩部。5鄂州、长沙和吴县佛像与长江上游相似的特征是,两侧胁侍人像与坐佛相比,尺度显得瘦小,这显然是为了突出佛的高大和神性,突出了佛像的偶像特征。 2. 圆形项光。摇钱树佛像的圆形项光有两种样式:一是摇钱树枝叶佛像头后有两周同心圆组成的圆形项光;二是在摇钱树干佛头两侧各有半圆形组成,形成横椭圆形项光。项光从东汉中期开始,延续至东汉晚期,东汉末期消失。但在武汉莲溪寺东吴时期(262)菩萨头后重新出现两周同心圆组成的圆形项光,鄂州私人收藏东吴佛像镜佛头后有三圈扁圆形项光,长江下游的吴晋魂瓶佛像也流行这类圆形两周甚至三周同心圆组成的项光。日本收藏的西晋施无畏印金铜佛也有圆形项光。 3. 莲花装饰。莲花装饰最早出现在长江上游安县东汉中期摇钱树枝叶佛像头部之上和两侧,表现为盛开和侧立莲花形态,安县摇钱树干佛像的项光之中两侧也有盛开的莲花;绵阳双碑东汉末期摇钱树干佛像已无项光,但盛开的莲花已经放大,移植到佛像两侧的方孔圆钱上面,并延续到忠县涂井蜀汉摇钱树干佛像两侧的方孔圆钱上(M5);6受安县摇钱树干佛像影响,日本私人收藏西晋无畏印坐佛项光之中两侧也有盛开的莲花。另外,安县东汉中期侧立莲花形态富有特色,延续到东汉末期的梓潼摇钱树上尚存;侧立莲花在武汉莲溪寺铜牌菩萨像得到继承,该像所立莲台两侧各向上伸出一束细长而弯曲的莲茎,上端有花苞形莲花。侧立莲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82****774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