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拥军人物事迹材料题目(精选10篇).docxVIP

爱国拥军人物事迹材料题目(精选10篇).doc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爱国拥军人物事迹材料题目(精选10篇) 爱国拥军人物事迹材料题目精选篇1 边境线上是我家 在距离达茂草原哈赤山760号中蒙界碑5公里的边境线处,一户飘着五星红旗的牧户格外引人瞩目,这里就是阿迪雅的家。 阿迪雅用162块红砖在自家东山坡上摆出“中国”字样,这红砖是他一块一块从搬走的牧民家搜集来的,他要告诉所有人,这里是中国! 20世纪90年代,阿迪雅在守边放牧中,发现一群马奔跑的方向和速度异常。前往查看时,他发现2名盗马贼正将80多匹马从中蒙边境赶出国。阿迪雅见状,立刻向盗马贼飞奔而去。盗马贼看到“来势汹汹”的阿迪雅后,弃马而逃。 2009年夏天,阿迪雅在自家院里竖起旗杆,挂上了鲜艳的五星红旗。从那时起,巴音哈拉草原上又多了一抹常年飘动的“中国红”。每逢节假日,他都要带领全家人举行隆重的升国旗仪式,表达他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矫健的雄鹰在蓝天展翅翱翔,俯瞰着原野总把家乡眷恋,红砖拼成的“中国”二字是阿迪雅一家不变的初心,蓝天下的五星红旗,是一代代护边人不变的守望。 爱国拥军人物事迹材料题目精选篇2 一针一线缝思念 2005年7月16日11时30分,西藏山南军分区边防某团二连三班副班长古怒,在边境武装巡逻时,突遇山体塌方,为救战友,壮烈牺牲。得知儿子牺牲的消息,张兴会几度哭至昏厥,仿佛整个世界轰然坍塌。 16年过去,当记者问张妈妈是否还想念自己逝去的儿子时,一秒钟,不到一秒钟,张兴会的眼眶湿润了。 “只要不看到他的照片,只要不提到儿子当年巡逻的地方,就不想……” 母亲对儿子的思念,永远不会停止。只不过,十六年如一日,张兴会将自己对儿子的爱,融进针线,一针针地缝进鞋垫和棉鞋。“以前在古怒当兵的时候,鞋垫和鞋子都是我做的,现在他不在了,我还会继续做,虽然失去了一个儿子,但我得到了更多儿子。”16年来,官兵们亲切地称张兴会为“古妈妈”。“烈士的母亲,就是我们的娘。” 这位慈祥又可爱的兵妈妈,将爱意撒满雪域边关,将对战士的关爱沁入绿色军营,温暖着更多的“兵儿子”,受到了官兵们的拥戴和全社会的尊重。 兵妈妈张兴会,带给我们持久的感动。 爱国拥军人物事迹材料题目精选篇3 一生一世 真爱献英雄 2010年12月5日,四川省道孚县子龙山突发火灾,战士吕援雄和战友接到命令后,立即赶赴火灾现场救援。灭火行动开始不久,风向突转,大火顺势而上,他们瞬间被烈火吞噬,15名战士壮烈牺牲,吕援雄成了唯一的幸存者。不幸的是,他全身烧伤面积高达80%,双手十个手指全部被截断。 “感谢上天把她送到我身边,这个坚强而美丽的女子”。吕援雄口中的“她”,就是宋妍嫱。 2012年5月,宋妍嫱听妹妹讲述了吕援雄火海救援的英勇事迹,她找到英雄的联系方式,并主动与他取得联系。 从最初只是希望给英雄一些鼓励,到后来发现吕援雄其实是个可爱的人,宋妍嫱的心中酝酿着一个惊人的决定——照顾英雄一生一世。 2016年11月,经历了长达四年的爱情长跑,宋妍嫱和吕援雄步入婚姻的殿堂。看到吕援雄精心策划、布置的求婚现场,听到他亲口向她求婚时,宋妍嫱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每天守着残疾的丈夫,独自撑起一个家,值得吗?”看着吕援雄、宋妍嫱二人凝望对方时眼中流露出的甜蜜与宠溺,大家终于理解了宋妍嫱常说的那句话——爱,就是不问值得不值得! 爱国拥军人物事迹材料题目精选篇4 六十年初心不改 薪火相传拥军情 一条在海图上找不到的特殊航线,一艘从未抛锚停航的“拥军船”,谱写了一首当代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英雄赞歌。 1960年4月,院夼村村民王道伦和王义宽驾驶渔船在返航途中遭遇大雾和强海流,在苏山岛海域附近迷失航路。就在两人体力耗尽、感到绝望之时,他们的求救声被岛上巡逻的战士听见,十几名解放军官兵在岸上站成一排,使劲敲着锣鼓为他们指引航向,最终帮助渔船冲出困境。 在官兵的精心照料下,二人身体渐渐康复。渔家汉子不善言辞,却把恩情刻在心里。从此,最好的船只作“拥军船”,最好的舵手作船长,最好的码头作“拥军码头”,院夼村村民驾驶着“拥军船”义务为驻守在苏山岛上的部队运送物资、接送官兵及家属。 60年初心不改,“拥军船”六任船长、五代船,平均每年往返400个航次,累计航程20多万公里,相当于绕赤道5圈。 一曲团结奉献歌,深情传唱一甲子。60载岁月如歌、斗转星移,60年人事交迭、时光变迁,不变的是镌刻在蔚蓝大海上的这条永不停歇的航线。水乳交融、亲如一家的军民情谊

文档评论(0)

专注于方案的个性定制,修改,润色,PPT定制、设计,本人已有5年相关工作经验,具有扎实的方案及设计功底,可接演讲稿,读后感,PPT定制等多方面工作,欢迎咨询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