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39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

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39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及详解.pdf

  1. 1、本内容来自版权合作机构,您在本站购买的阅读使用权仅限于您本人阅读使用,您不得/不能给任何第三方使用,由此造成的一切相关后果本平台保留向您追偿索赔的权利!版权所有,后果自负!
  2. 2、本文档为正版电子图书,虚拟物品付费之后概不接收任何理由退款。
查看更多
本书收录了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939西方经济学”的考研真题(注意:部分年份的科目代码会有变动,各年真题的科目代码也可能不一样,详细参见本书目录),并提供全部真题的答案及详解。本书真题的答案及详解由高分考生根据本科目考研的参考教材和相关教师的授课讲义等精心编写而成,解题思路清晰、答案翔实,突出难度分析,对常考知识点进行了归纳整理。

2007年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39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 2007年浙江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439西方经济学考研真题及详解 一、名词解释(30分) 1需求水平的变化 答:需求水平的变化是指在某商品价格不变的条件下,由于其他因素变动所引起的该商品的需求数量的变动。在几何图形中,需求水平的变化表现为需求曲线的位置发生移动。 图1 需求水平的变化 如图1所示,当一种商品自身的价格变化时,将引起沿着需求曲线的变动和需求量的变动,如需求曲线D0上的点的移动。当任何一种其他影响购买计划的因素变动时(即除商品自身价格以外的因素变动时),将引起需求曲线的移动和需求的变动。需求增加使需求曲线向右移动(从D0移到D1),需求减少使需求曲线向左移动(从D0移到D2)。 2国民收入的支出乘数 答:国民收入支出乘数是指支出(如投资)增长1单位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长的幅度。 具体来说支出乘数包括:投资乘数、政府购买乘数、税收乘数、转移支付乘数等。其中投资乘数和政府购买乘数为1/(1-b),税收乘数为-b/(1-b),转移支付乘数为b/(1-b)。 支出乘数发挥作用的条件:①经济中存在未被充分利用的资源。②投资和储蓄相互独立。③货币量增加能适应支出增加的需要。 3凯恩斯的节约悖论 答:传统的观点认为勤俭节约是一种美德,但是凯恩斯却提出了与之相矛盾的观点。根据凯恩斯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国民产出由包含消费支出的总需求决定,也就是说,消费支出的增加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增加,消费支出的减少会引起国民产出的减少,即消费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正向变动关系。同时由凯恩斯的消费理论知道消费与储蓄具有互补关系,因而可得出储蓄变动与国民产出变动呈反向变动关系。也就是说,增加储蓄会减少国民产出,使国家经济衰退,对于社会来讲是恶的;而减少储蓄会增加国民产出,使经济繁荣,对于社会来讲是好的。这种矛盾被称为“节俭悖论”。 4自动稳定器 答:自动稳定器也称内在稳定器,是指经济系统本身存在的一种会减少各种干扰对国民收入冲击的机制,能够在经济繁荣时期自动抑制通胀,在经济衰退时期自动减轻萧条,无需政府采取任何行动。 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通常具有自动稳定器作用的因素主要包括:个人和公司所得税、失业补助和其他福利转移支付、农产品维持价格以及公司储蓄和家庭储蓄等。例如,在萧条时期,个人收入和公司利润减少,政府所得税收入自动减少,从而相应增加了消费和投资。同时,随着失业人数的增加,政府失业救济金和各种福利支出必然要增加,又将刺激个人消费和促进投资。 但是,自动稳定器的作用是有限的。它只能配合需求管理来稳定经济,而本身不足以完全维持经济的稳定;它只能缓和或减轻经济衰退或通货膨胀的程度,而不能改变它们的总趋势。因此,还必须采用更有力的财政和货币政策措施。 5费尔普斯的经济增长黄金律 答:资本的黄金律水平是指稳定状态人均消费最大化所对应的人均资本水平,由美国经济学家费尔普斯于1961年提出。他认为如果一个经济的发展目标是使稳态人均消费最大化,那么在技术和劳动增长率固定不变时,稳态人均资本量的选择应使资本的边际产品等于劳动的增长率。用方程表示为:f′(k*)=n。 上述结论可以用图2来加以论证。如图2所示,应选择k*,这时稳态的人均消费等于线段MM′的长度。可以看出,在k*处,曲线f(k)的切线的斜率与直线nk的斜率应相等,由于直线nk的斜率为n,而曲线f(k)在k*处的斜率为f′(k*),故有f′(k*)=n。 图2 经济增长的黄金分割律 黄金分割律具有如下两个性质:①在稳态时如果一个经济中人均资本量多于其黄金律的水平,则可以通过消费掉一部分资本使平均每个人的资本下降到黄金律的水平,就能够提高人均消费水平;②如果一个经济拥有的人均资本少于黄金律的数量,则该经济提高人均消费的途径是在目前缩减消费,增加储蓄,直到人均资本达到黄金律的水平。 6流动偏好陷阱 答:流动偏好陷阱又称凯恩斯陷阱或灵活陷阱,是凯恩斯的流动偏好理论中的一个概念,具体是指当利率水平极低时,人们对货币需求趋于无限大,货币当局即使增加货币供给也不能降低利率,从而不能增加投资引诱的一种经济状态。 当利率极低时,有价证券的价格会达到很高,人们为了避免因有价证券价格跌落而遭受损失,几乎每个人都宁愿持有现金而不愿持有有价证券,这意味着货币需求会变得完全有弹性,人们对货币的需求量趋于无限大,表现为流动偏好曲线或货币需求曲线的右端会变成水平线。在此情况下,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使利率下降,从而也就不会增加投资引诱和有效需求,当经济出现上述状态时,就称之为流动偏好陷阱。 尽管从理论上可以推导出流动偏好陷阱的存在,但现实经济生活中还没有发现该经济现象。有的经济学家认为,20世纪90年代的日本经济出现了类似于流动偏好陷阱的现象。 二、简答题(40分) 1解释在经济分析中,

文档评论(0)

圣才电子书 + 关注
官方认证
内容提供者

圣才电子书融合各类考试(学历、等级、职称资格等)和经典教材(经管、外语、理工等)配套辅导的10万种电子书(题库、视频等)。

认证主体圣才电子书(北京)股份有限公司
IP属地四川
统一社会信用代码/组织机构代码
91110108742623696X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