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花的化学成分研究
三花是马鞭草科的一种植物,也被称为野生沙丁鱼、大风寒草等。主要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甘肃等地。全草药用, 具有解表散寒、宣肺之效。治疗外感头痛、咳嗽、外障目翳、烫伤等症。其化学成分未见报道。为探讨其有效成分, 对其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 从其正丁醇部分分离并鉴定了4 个化合物, 这些化合物分别为两个脑苷脂类化合物:大豆脑苷Ⅱ (soya-cerebroside Ⅱ, Ⅰ) 、1-O-β-D-glucopyranosyl- (2S, 3R, 4E) -2-N- (2′-hydroxypalmitoyl) octadecasphinga-4-enine (Ⅱ) , 一个黄酮苷:刺槐苷 (acaciin, Ⅴ) 和一个环烯醚萜苷:穗花牡荆苷 (agnuside, Ⅵ) 。这些化合物均为首次从本属植物中分得。其余化合物软酯酸-1-甘油酯 (Ⅲ) 、齐墩果酸 (Ⅳ) 、β-谷甾醇 (Ⅶ) 、胡萝卜苷 (Ⅷ) 是从醋酸乙酯部分分离得到。
1 仪器和色谱
Kofler熔点测定仪, 未校正;Nicolet 170-SX FT-IR红外光谱仪;ZAB-HS和HP 5988A质谱仪;Bruker APEX Ⅱ ESI-FT-MS高分辨质谱仪;UV-260紫外光谱仪;Bruker AM-400 MHz核磁共振仪;Sephadex LH-20为Pharmacia 公司产品;柱色谱硅胶200~300 目, 薄层色谱硅胶GF254均为青岛海洋化工厂产品。三花莸C.ternifloraMaxim.全草采自甘肃陇南地区, 由兰州大学生物系张国教授鉴定。
2 化合物的分离纯化
三花莸全草粗粉3 kg, 用95%和70%乙醇室温浸泡提取各2 次, 每次7 d, 减压蒸馏浓缩后得浸膏, 将浸膏悬浮于水中, 分别用石油醚、醋酸乙酯、正丁醇进行萃取, 再分别将这3 个部分进行柱色谱, 分别用硅胶柱、Sephadex LH-20柱等手段进行分离纯化。从醋酸乙酯部分分得化合物Ⅲ、Ⅳ、Ⅶ、Ⅷ;从正丁醇部分分得化合物Ⅰ、Ⅱ、Ⅴ、Ⅵ。
3 化合物结构分析
化合物Ⅰ:白色粉末, mp 191~195 ℃;IR νKBrmaxmaxΚBrcm-1:3 427, 1 643, 1 537, 1 081, 721。FAB-MSm/z:736[M+Na]+, 720[M+Li]+;ESI-MSm/z:714.567 1[ (M+H)+, 计算值:714.549 5], 确定相对分子质量为713, 分子式为C40H75NO9;1H-NMR中δ1.30处强 (CH2) n信号, δ0.85 (t, 6H) 二个末端甲基信号, 四个烯氢δ5.45 (2H) , 5.89, 5.98和一个仲酰胺氢δ8.38 (1H, d,J=8.9 Hz) ;13C-NMR谱中δ175.62, 54.50, 为亚酰胺信号, δ105.9, 78.51, 78.39, 75.06, 71.45, 62.57及1H-NMR谱中δ4.90 (d,J=7.7 Hz) 说明有一分子β-葡萄糖存在。以上信息显示该化合物为脑苷脂类化合物。13C-NMR谱中4 个烯碳δ129.87, 131.05, 131.95, 132.07, 从其烯丙位的碳谱δ值看均大于30, 氢谱中烯氢的偶合常数为15.4 Hz左右, 据此, 可判断两个双键均为反式双键, 即E型。由1H-1H COSY,13C-1H COSY及HMBC谱, 可依次归属13C-NMR及1H-NMR信号, 并可确定△4 (5) , 8 (9)双键。经与文献对比, 鉴定化合物Ⅰ为1-O-β-D-glucopyranosyl- (2S, 3R, 4E, 8E) -2-N- (2′-hydroxypalmitoyl) octadecasphinga-4, 8-dienine, 即文献报道的soya-cerebroside Ⅱ。
化合物Ⅱ:白色粉末, mp 203~208 ℃, IR νKBrmaxmaxΚBrcm-1:3 398, 1 629, 1 537, 1 072, 720;FAB-MSm/z:738[M+Na]+, 716[M+H]+, 698[M+H-H2O]+, 554[M+H-hexose]+;ESI-MSm/z:715.557 7;确定相对分子质量为715, 分子式为C40H77NO9;与化合物Ⅰ比较, 化合物Ⅱ也为脑苷脂类化合物。1H-NMR谱显示2 个烯氢信号δ5.33, 5.59;13C-NMR谱中δ177.22, 54.56处的信号为亚酰胺基, 两个烯键碳δ129.96, 132.00, 及烯丙位碳的化学位移值 (δ33.69) 大于30, 可判断分子结构中有一个反式双键存在。由1H-1H COSY和13C-1H COSY及HM
文档评论(0)